助推企业上市 强化招商引资 创新服务模式
任泽经开区聚力创新推动产业突破
从邢台市园区办获悉,1—8月,全区新增入统规上工业企业7家,居全市首位;1—7月,营业收入增速22.15%,较一季度13.68%增速明显提升。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区进出口总额激增,同比增长34.48%……
今年以来,任泽经济开发区不折不扣落实邢台市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21条措施,围绕任泽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聚力创新推动产业突破,建强发展主阵地,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按照既定目标,今年至2025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每年增加2家以上;开发区发展绩效考核位次逐年明显提升。
助推企业上市,强化资本赋能
9月14日,河北华密新材股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密新材”)总投资1.2亿元的特种橡塑产业技术研究院(扩建)项目建设工地一派繁忙,中试熟化基地的基础部分现已完工,预计今年底主体建设完成,项目计划明年底全部完工。
华密新材是一家专业从事橡塑材料及其制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高铁、工程机械等领域,与长城汽车、中国一汽、三一重工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去年12月23日,华密新材成为邢台市首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借助资本赋能,新实施的项目建设更加高效,企业发展更加稳健。”华密新材企管部主任菅灵辉介绍,公司尤其注重科技研发,去年在研发方面投入近2000万元,未来,还将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在特种橡塑新材料领域持续发力,打造更加高端、更加绿色的产品。
任泽区提出,抓上市就是抓转型升级、抓动能转换。围绕企业上市,任泽经开区联合相关部门同步实施定制化包靠帮扶行动、全流程跟踪服务行动、“一对一”攻坚破难行动,从多方面入手,加大引导、帮扶、推动力度。
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任泽区明确激励政策,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并根据企业上市意向及上市条件成熟度,建立梯次推进计划。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统一培训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帮助企业树立资本市场运作观念和改制上市信心,提高参与资本市场运作的能力、水平和效率。
目前,任泽区积极实施企业上市“金种子计划”,重点推动北人新材料、永明地质、立德尔炊具、诺德宠物饲料在北交所上市,同时培育推动中车环保在科创板上市。
强化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
走进河北北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人新材料”)的产品展厅,涵盖食品、饮品、医药等多个领域的数百种包装制品琳琅满目。公司副总经理刘青山说,如今在国内包装业界,无论生产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北人新材料在长江以北地区都已处于头部位置。
最让刘青山引以为傲的,是北人新材料今年斥资1.6亿元实施的技改项目。“今年初项目启动,半年就实现了第一台设备投产,计划今年底或明年初,项目将全部完成。”他说,这个项目再造生产流程,实现原料到成品一条龙加工,生产效率提高20%。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任泽经开区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行领导包抓、专班跟进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等工作机制,有力促进项目量质齐升。
总投资50亿元的华创国控集团光伏组件产业园项目,主要建设年产5吉瓦光伏智能组件生产线和年产5吉瓦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生产线。
“这个项目投资总量大、科技含量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和厂房,可实现项目推动、企业减负、政府收益的‘三赢’效果。”任泽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任泽区委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与项目方对接洽谈,不到60天就完成正式签约。项目专班当好企业服务员,确保项目方无后顾之忧。
据了解,华创国控集团光伏组件产业园项目与邢台市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功能定位高度一致,被列为邢台市2023年第一批重大专项(重点项目)。6月26日,该项目正式开工,计划在今年11月份实现投产。
今年以来,任泽区持续强化招商引资,新引进项目优先在开发区选址。鼓励橡塑新材料和机械加工两大产业优质企业入驻开发区,增加产业集聚度,持续开展全员招商、挂牌招商、精准招商等专项行动,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磁场效应,加速补齐、壮大、拓展产业链条。
河北聚航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在生产高低压配电柜和充电桩的基础上,引进合作方成立了河北鼎旭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扩大生产充电桩和储能设备产品,发展新能源产业,同时与哈萨克斯坦和泰国客户合作,拓宽新能源产业链。目前,任泽经开区签约落地项目12个,力争3年内签约落地项目总数超80个。
创新服务模式,助企发展提速
主动上门送服务,精准对接促发展。
今年以来,任泽经开区负责人分别带队,联合金融机构等组成服务小组,走进企业倾听诉求,全力帮助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企业再小的事儿,也是我们要解决的紧要事。”任泽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平说。
在一次走访中,任泽经开区获悉由力电子科技(邢台)有限公司在新产品研发和设备升级上存在融资需求,随即协调工商银行等单位,为企业及时争取300万元的低息贷款。“急企业之所急,多亏经开区帮助化解资金压力。”该公司有关负责人邓少峰说,他们主要生产绝缘管,产品多用于光伏太阳能、电动汽车等,今年1至7月份,产能与去年同期比实现翻番,预计年底实现升级为规上企业的目标。
任泽经开区通过“一对一”上门服务等形式,提高融资对接效率,增加银行授信额度,努力形成政、银、企三方有效对接、良性互动的格局。今年以来,帮助企业获得融资近2亿元。
同时,任泽经开区携手人社等部门,帮助企业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并为部分企业员工评定职称,积极邀请专家团队到企业进行技术“把脉问诊”,着力为企业答疑解惑,切实夯实产学研合作基础。
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服务上门”,任泽区落地实施一批惠企政策。比如,坚持按需下放的原则,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由区政府或区政府主管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据经开区需要精准放权。区相关审批部门下放32项审批权力到经开区管委会。持续推进“标准地+承诺制”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简化项目开工手续,让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为企业服好务、办好事,不是简单的座谈或走访,而是和企业同心合力、同频共振。”王平表示,只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真正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经开区提档升级才会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活力。(记者 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