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把遗存变遗产,不让遗址留遗憾-新华网河北频道-新华网
> 正文

河北唐山:把遗存变遗产,不让遗址留遗憾

2023-09-21 08:35:35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至手机

  把遗存变遗产,不让遗址留遗憾

  ——探访唐山工业研学游

  登景观天桥,俯瞰唐胥铁路起始之地,近听载煤机车轰鸣,远眺煤矿井架上旋转的天轮,在桥上咖啡屋内品味浓郁醇香,聆听工业往事……金风送爽的九月,正是出游好时节,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迎来了旅游高峰。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龙号’机车、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唐胥铁路、‘中国第一佳矿’唐山矿一号井……我们找到了20多个‘中国第一’!”9月17日,来自北京的游客张慧玲带着孩子在公园里认真找寻中国近代工业史上若干个“第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喜欢利用假期带孩子出门研学游,有着百年工业历史的唐山是个底蕴厚重、资源丰富的好地方。”张慧玲说。

  作为“全国工业遗产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已成为当地和周边地区中小学生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

  唐山,因煤而建,因工而兴,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留下了许多令人惊艳的工业遗产、遗址和鲜为人知的故事。近年来,唐山依托丰富的工业遗产、多样的工业遗址、多彩的工业文化,将工业旅游作为推动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让百年工业城亮出旅游金名片。

  “把遗存变遗产,不让遗址留遗憾。我们挖掘资源、设计线路、推广产品,将工业研学游打造成唐山特色文化旅游名片,成为此次省旅发大会中重点观摩的内容。”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刘金柱说。

  据介绍,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例,唐山重点提升了1878文旅休闲街区,打造开滦小剧场、开滦书画院等特色文化休闲业态,并持续加强国家级研学基地建设,组建专业团队研发特色课程,成为30多所国内一流高校的科普教育基地。

  对唐山而言,发展工业旅游既传承了历史文脉,又推动了工业遗存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和谐共生。

  9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唐山市路北区的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只见废旧厂房中,攀岩艺术空间、研学教育、婚纱摄影、儿童水泥DIY等现代体验项目随处可寻。

  这里,曾是中国第一家水泥厂,也是中国第一桶水泥的诞生地。如今,历史文化场景体验、设计师集合店、新潮体育文化、创意办公等新业态,在诉说“中国水泥”厚重历史的同时,更让百年工业遗存变身华美闪亮的城市“秀场”。

  钻进锈迹斑驳的老建筑,在远离闹市的咖啡小馆,享受片刻宁静,与“百岁”厂房合张影,在“朋友圈”打卡记录……随着业态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年轻游客选择到这里感受别样生活情调。来自天津的陈禹杉就是其中之一。

  “周末来唐山找同学玩,没想到发现了这么个‘宝藏地’,既能在水泥工业博物馆了解历史,还能体验许多新业态项目,再带回去几件精致的文创商品,这趟旅行真值!”陈禹杉说。

  作为此次省旅发大会的观摩点之一,唐山花海被列入“工业蝶变生态二日游”特色精品路线之中。

  近年来,唐山对唐山花海区域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让“疮疤”开出“生态之花”,更通过植入太空城、“火红年代”文创园等文旅项目,打造了彰显城市转型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

  初秋的唐山花海南区,树木环抱,鲜花竞放,一座红砖搭建的旧厂房格外醒目,一旁高耸入云的铁塔上,“火红年代”四个大字映入眼帘。

  “这里是原半壁店钢厂旧址,在唐山花海项目建设中,将原有的工业厂房建筑进行改造提升,成了文创园项目。”李来欣是唐山花海项目的建设者,也曾是钢厂的一名工人。对“火红年代”几个字,他理解颇深,“随着城市转型,咱也转了行,又赶上了这个绿水青山的‘火红年代’!”(记者 王育民)

[作者: 王育民  责任编辑: 吴广庆 ]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