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双桥区:社区小食堂 吃出幸福味-新华网河北频道-新华网
> 正文

承德市双桥区:社区小食堂 吃出幸福味

2023-09-27 08:23:38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至手机

社区小食堂 吃出幸福味

——承德市双桥区山庄社区共享食堂探访

9月22日11时35分,承德市双桥区柴厂小区居民于亚芹准时来到山庄社区食堂用餐。食堂不大,能同时容纳约30人就餐,这里窗明几净、明厨亮灶、整洁卫生。

炖鸡腿、地三鲜、芹菜炒黄豆、白米饭、鸡蛋汤,一荤两素、有饭有汤,于阿姨吃得津津有味。

于亚芹今年86岁,独居,以往最犯难的事情就是做饭。“一个人的饭不好做啊!”于亚芹说,想保证营养就得多做两样,可是饭量小一顿吃不完,又舍不得扔,光吃剩饭,再加上岁数大了腿脚慢,每天买菜也是负担,三年多的时间里,一日三餐一直是对付一口。

“于阿姨的情况在我们社区很普遍。”山庄社区党委书记王鹤说,山庄社区有居民5106人,约60%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今年初,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征求居民意见建议时,发现买菜做饭难是辖区老年人反映最多的问题。

“群众所盼就是我们的攻坚方向。”王鹤在向中华路街道办事处汇报今年工作要点时,把建设社区食堂摆在了首位,最终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今年7月25日,山庄社区食堂正式挂牌开餐,于亚芹满怀期待前来试吃,满意而归,自此成为食堂常客,“能看得出来,为让我们老年人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社区没少花心思。”

最让于亚芹满意的是食堂的位置。“从家走到食堂也就五六分钟,路上车还少,又近又安全。”于亚芹说。

王鹤介绍,针对老年人腿脚不便的实际,他们在食堂选址上没少下功夫,确定了“两避开、三靠拢”原则,即避开繁华商业区和餐饮集中区,向居民聚集区、保障薄弱区、需求旺盛区靠拢,再考虑到可用空间、辐射覆盖面、安全便捷等要素,最终选择在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基础上优化提升打造“共享食堂”。目前,山庄社区共享食堂可辐射22栋楼院,满足居民用餐需求。

“我最满意的是价格,实惠亲民,吃得舒心。”71岁的刘秀金说,食堂每天早上6点开始供应早餐,油条、包子、馅饼、豆腐脑、馄饨、粥,花样多还便宜,五六元钱就能吃好。中午八个菜、四种主食,每人餐费16元,60岁以上老年人凭身份证只需支付10元。“一天三顿在食堂吃也就20多块钱,比在家做划算多了。”刘秀金说。

为了把居民用餐价格降下来,社区免费为入驻企业提供场地、水、电、暖,想方设法降低食堂运营成本。

“我最满意的是食堂服务,快捷便民态度好。”81岁的刘青山说。社区食堂从老年人的饮食结构、膳食营养、菜品搭配、口味多样化等方面入手,不论是菜单的制作还是食品的采选,确保每一个环节做到安全、健康、卫生。饭菜制作上还特别注意了老年人的饮食特点,做到了少盐、少糖、少油,米饭也煮得相对软糯。

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可通过电话、微信、短信订餐,也可由子女或亲朋辅助订餐。社区食堂成立了送餐团队,社区党委组建了志愿者团队,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形成社区食堂向周边、身边、床边“三边”供餐的全域服务网络。

“社区食堂既具备公益属性,又要面对市场竞争,很可能会陷入经营困境。”王鹤说。聚焦“微利可持续”目标,山庄社区采取“政府+市场”运作模式,鼓励社区食堂向全社会开放,通过扩大服务群体实现盈利,实现“少输血、多造血”,构建新时代共享食堂。

“我们年轻人,也为去哪儿吃饭犯愁。从家里带,不方便;总点外卖,怕不卫生;顿顿下馆子,腰包不答应。找来找去,社区食堂真不赖,便捷、卫生、便宜。”前来用餐的李鹏飞说。

思路打开天地宽,社区食堂与周边企业负责人通过沟通,提供食堂承包服务,定时定点就餐,解决无职工食堂的企业员工就餐问题。目前,每天中午有40余名周边企业职工稳定前来就餐。

“我们还向来承游客敞开方便之门。”食堂经理杜爱萍说。社区食堂利用紧邻避暑山庄的地理位置优势,在旅游旺季接待各地游客前来用餐,既解决了部分游客在旅游旺季就餐难、就餐贵的问题,又为食堂带来了收益。

“这是个多赢的局面。”王鹤说,食堂不仅通过扩大服务群体实现了盈利,维持了食堂的良性运转,还能将盈利收入用在补贴老人用餐费用上,使老人持续享受到稳定的用餐服务和物美价廉的营养菜品。

据了解,双桥区把解决“买菜做饭难”作为提升老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点,全力推进以镇街为单位的1+N配餐模式,即一镇街一配餐中心,覆盖N个服务站。目前,全区65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中心)均具备助餐条件。(记者 李建成)

[作者: 李建成  责任编辑: 高丽 ]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