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有度 起居有常 劳逸结合
——中医教您过一个养生佳节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家家户户喜团圆。春节假期,亲友聚会,放开吃喝;晚睡晚起、过度睡眠,生物钟被打乱;打游戏、熬通宵,作息不规律……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健康。石家庄市中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驻专家李唯溱提醒大家,新春佳节养生莫放松。
节日期间重视养生
春节至,正是养生好时节。李唯溱表示,春节正值“立春”过后,亦是春天的开始,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但是天气变化最为反复无常,人们易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因此,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在新春佳节之际,举杯共饮之时,应该注意养生。
“春节养生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大蒜、韭菜、香菜等。”李唯溱说,这些食物都带有香气,都可促进阳气生发,适应春天的自然规律。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所以适当吃些甜品食物,如大枣、山药等,能健脾胃之气。
李唯溱说,春节期间不少人在“吃”上出了问题,导致肠胃功能紊乱,患上了“节日病”。《黄帝内经》有云:“饮食有节”是“度百岁乃去”的重要条件,饮食无度则是“半百而衰”的重要原因。从营养摄入的角度而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许多人的日常饮食已经能够满足营养需要。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容易因为过饱而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急性发作。所以,春节餐桌不妨多些素、少些荤。节日菜肴的品种可以丰富一些,但每道菜则“浅尝辄止”。
休息玩乐注意适度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忙碌一年,终于能好好休息放松,但应注意放松也不可‘无度’。”李唯溱说,春节假日的确要放松,给承受日常紧张工作的身心减减压,但许多人春节期间的作息表与平时相比变化极大,这种随心所欲、毫无规律的起居作息非但无益,反而会对健康造成损害。李唯溱解释说,不规律的生活会打乱人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节奏与运转,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所以春节期间一定要注意起居有常,尽量维持日常作息。
春节里,亲朋好友在一起玩玩扑克牌、打打小麻将,这些都在所难免。但是,如果过度,比如通宵达旦这就难免伤身。李唯溱提醒,春节期间应劳逸有度,在玩乐方面要张弛有度,要保持豁达开朗的心情,要注重精神调养,不可暴怒,亦不可抑郁。
顺时顺变莫要放纵
春节是亲朋好友团聚的传统节日,在欢度佳节的同时,不同疾病的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顺时顺变,切莫要放纵自己。
肝病忌“酒”。肝病患者饮酒,会直接伤害肝细胞,甚至会使肝细胞变性或坏死,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胆病忌“油”。胆病患者如果大量进食荤腻食品,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
感冒忌“聚”。如有人已经出现感冒症状走亲访友聚在一起,极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流行。
胰腺病忌“饱”。过量进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压力增高,致使胰管破裂,诱发急性胰腺炎。
高血压忌“闹”。亲朋好友相聚,人多热闹,可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促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
冠心病忌“累”。操劳太多或玩乐无度,会使心跳加速、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糖尿病忌“甜”。糖尿病患者应忌“甜”食,否则会使人体内负担加重。
消化性溃疡忌“熬”。我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消化性溃疡患者如果同家人一起熬夜,极易引起疾病发作或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