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保夏播!河北多地农田喝上“解渴”水-新华网河北频道-新华网
> 正文

抗旱保夏播!河北多地农田喝上“解渴”水

2024-06-20 16:23:57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至手机

日前,磁县大营村农民用卷盘式喷灌机浇灌玉米幼苗。河北日报通讯员 郝群英摄

6月18日,阳光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炎热干燥的气息。走进衡水深州市高古庄镇西马庄村的麦茬地,笔者看到,一条长长的村斗渠将农田串联起来,渠道里的水沿着引水装置,持续不断地流入农田,滋润着干旱的田地。

铺设水龙袋、改道输水口……村民张国宗一家正干得起劲儿。“再有俩小时,我家的6亩地就浇完了,秋粮更有保障了。”张国宗说。

夏收之后是夏播。今年麦收之后,天气持续高温干热,浇地成为乡亲们的心头大事。

“有收无收在于水。”村党支部书记周建成心急如焚。作为石津灌区的受益地区,西马庄村决定“借”水源。6月10日,周建成及时向石津灌区事务管理中心上报全村灌溉需求。“有了水,庄稼人才能放心。”周建成每天都会跑到大渠边看,时刻盯着渠内水量的变化。

11个乡镇169个村的用水需求,汇总到石津灌区魏桥管理处处长赵世伟这里。“春灌饱、夏灌巧,玉米种下去就得跟着浇一遍水。只有多向上游引水,才能保障下游农田喝上‘解渴’水。”赵世伟说。

“解渴”的水主要来自上游的岗南、黄壁庄水库。石津灌区事务中心供水处处长骆连强说,为应对连日来的干旱天气,保障高峰期供水,灌区需向下游区域调水4000万立方米。

经多方申请协调,全力调配水源,6月11日,黄壁庄水库下泄流量增至每秒53立方米。“这意味着,每天有超400万立方米水入渠,上下游的灌溉用水都有保障了。”骆连强说。

与此同时,灌区受益地区的水利部门成立抗旱应急小分队,24小时巡渠,及时清淤,安排轮灌以及做好设施检修,一路护送清水顺利流入农田。

6月16日,水来到了村里,周建成跑到村委会大院,按下喇叭:“乡亲们,来水了,抓紧浇地。”他发动村民抓紧清杂草、土块,确保村级水渠畅通。两天时间,村里的地浇了一大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今年以来,我省各地水利部门加强引江水、本地水的统筹调度管理,有序科学调水,全力保夏播。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大中型水库放水29.42亿立方米;大中型灌区供水1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超738万亩;引黄调水超6亿立方米,为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等地提供灌溉水源。

与此同时,水利部门积极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让小水利接上大水网,确保“毛细血管”延伸到每一块田。

抗旱保夏播,不仅要多调水,更要多节水。

在邯郸市临漳县张村集镇黄开河村,村民赵维贵准备在自家种的七八亩地里多装些喷灌设备。

“喷灌省水,原来漫灌一亩地得用60多立方米水,现在一亩地用30多立方米水就够了。”赵维贵介绍。

邯郸市水利局农村水利水电处处长武为明介绍,邯郸鼓励农民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既达到抗旱保墒的目的,又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加强节水宣传,摸排受旱影响情况,细化供水用水方案,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同时,密切关注土壤墒情等情况,及时协调灌溉水源,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记者 苑立立 通讯员 张天宇)

[作者: 苑立立  责任编辑: 高丽 ]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