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下“教师村”-新华网河北频道-新华网
> 正文

太行山下“教师村”

2024-09-09 11:38:37来源:石家庄日报

分享至手机

太行深处、冀晋交界之地,坐落着一个名为卷掌村的小山村。这个仅有162户407人的小村落先后走出38名教师,当地十里八乡都亲切地称其为太行山下“教师村”。

  奇峰峻岭,如诗如画。9月6日,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驱车100多公里山路来到石家庄市平山县下口镇,探访这个令人称奇的“教师村”。

  美丽山村:尊师重教氛围浓

  在38位教师中,今年72岁的李书联老师资格最老。

  来到他家干净的院子里,但见李老师正在屋内擦拭一块牌匾。走近细看,一尘不染的牌匾赫然写着“教师之家”四个大字。

  卷掌村是杂姓村,李姓算是大姓。村子走出的教师中,李家就占了近一半,因此,下口镇党委、政府于2003年为李家颁发了这块“教师之家”牌匾。那时,李家已经出了13名老师。

  “嘴拱手扒也得供娃上学!”老一辈人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过去日子苦,但村民都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这是大家的共识。后来,日子越过越好,村民也更加重视教育,村里尊师重教的氛围日益浓厚。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在卷掌村,这句话得到了印证。村子先后走出38名教师,不少人现在已经当上了校长、副校长。卷掌村的教师群体更是被评选为“感动省城十大人物”,轰动一时。

  “当老师在村里脸上有光!”村民梁兰英笑着告诉记者,她女儿考上了沈阳师范大学,毕业后也去当教师。

  后继有人:代代相传执教鞭

  自2003年当地党委、政府给老李家颁发了“教师之家”的光荣牌匾后,老李家不断将“尊师重教”精神发扬光大,如今已有18位家人相继加入教师队伍。李泱泱是李家的第18位老师,也是卷掌村最年轻的教师之一。

  李泱泱上高三的时候,便决心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大学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经过选拔考试如愿以偿成为家乡平山县的一名教师。

  李泱泱说,伯伯叔叔李书联、李书亭是他的好榜样。

  李书联教书37年,先后在卷掌、下口、泥里河等6村任教。“家里的上辈人都没文化,很羡慕有知识的人,希望让下一辈识文断字,所以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供我们读书不辍学。”李书联回忆起往事,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后来,李书联和堂弟李书亭学业有成,得知乡里师资紧缺,就留了下来把全部身心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自此以后,在两人影响下,子侄辈纷纷立志从事教育事业。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这是当地曾流行的一句话,但在卷掌村,这句话不灵。

  李彦子是李书亭的长子。他已经从事教育工作26年,如今是平山中学初中部党支部书记、校长。教师对于李彦子而言,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薪火相传的事业和传承不息的家风。

  “我的上一辈立志让更多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我将立足岗位让更多孩子全面健康成长。”李彦子说。

  最大心愿:育才为国为家乡

  尽管已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但一有空闲,郄拴罗总喜欢到本村退休的老教师家中,交流教学经验。

  “当年李叔那一代人选择留在镇里教书,让我们受益匪浅。”1997年,从元氏师范学校毕业后,郄拴罗先后在下口镇泥里河、槐树坪、六岭关等村小学任教,后来成为下口镇中心学校副校长,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教育事业,是我心之所依。做教师多年,很有成就感。”与郄拴罗情况类似,44岁的李彦军是宅北中心学校校长,当年也是李书联、李书亭等长辈到家里讲道理,力促他走上了从教之路。

  想当年,刚参加工作不久,郄拴罗与封霞霞,李彦军与李彦丽志同道合结为伉俪,组成了自己的“教师家庭”。

  距离下口镇中心学校不远的下口小学教室内,传来郎朗读书声。两位女教师封霞霞和李彦丽分别在所在班级悉心指导学生学习。

  “做教育,就是要用心去做!”这是郄拴罗、李彦军这一代人的共识,回到村里,他们总会聚在一起,交流教学心得。

  不言春作苦,只言桃李满芬芳。卷掌村的教师群体“卷掌成拳”教书育人几十年,先后培养出超过7万名学生,这些人长大成才,走出山坳,奋斗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各地,他们中许多人成为行业的骨干精英,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记者 李坤晓 周剑瑭)

[作者: 李坤晓、周剑瑭  责任编辑: 王晓娟 ]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