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照”
雄安新区:重大疏解项目有序落地
近日拍摄的位于雄安新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大楼。记者 李畅摄
热火朝天的启动区里,承接北京央企、医院、高校等功能疏解落地项目加力提速;雄安城际站和国贸中心片区建设正酣,未来将成为新区的城市门户;雄安史家胡同小学里,朗朗读书声在教室回响……
一个个重大疏解项目,勾勒出雄安的崭新图景。
雄安之新,新在破局。雄安新区功能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这是建设雄安新区的初心和使命。
设立7年多来,雄安新区积极构建有利于增强北京非首都功能吸引力的制度体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作用充分显现,一座拔节生长的未来之城可触可感。
一座新城,承接疏解步履稳健
首家疏解央企入驻雄安!9月26日上午,一条消息迅速登上热搜榜单。
当天,在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星网”)雄安总部办公区,中国星网基建办主任黄海清从雄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高怀军手中,接过中国星网雄安总部项目竣工联合验收通过意见书。
这标志着首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央企总部正式竣工交付,入驻雄安。
这家从事卫星互联网设计建设运营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在成为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之后,又把第二个极具标志性的“首家”揽入怀中,即将开启一段逐梦星空的非凡之旅。
牢牢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雄安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作用进一步显现。
首批4家疏解央企中,除了中国星网总部已完成竣工交付外,中国中化大厦、中国华能总部正在进行装饰装修等施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雄安总部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近期,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官宣”成为第5家在雄安新区建设总部的央企。
截至目前,央企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近300家,一批批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陆续迁移至此。
央企间兴起“雄安热”,离不开雄安新区高效优质的承接服务。
围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新区持续完善“政策+机制”“行政+市场”的集中承接疏解方式和机制,实现疏解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医保和住房公积金待遇不低于北京同期水平,保障疏解单位和人员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一片热土,吸引市场化疏解项目安家落户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对未来的期待!”早上7时30分,中电信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贾梦霜从家出发,走路七八分钟就到了公司。
她所在的公司,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这是新区首批3个市场化疏解项目之一,已有600多人进驻办公。
2017年,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让在北京打拼的贾梦霜眼前一亮。正是因为看好新区前景,她来到雄安工作。
如今,中电信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规模化区域级数字道路项目,已在容东片区的153公里道路上应用,通过5G等技术开展智能网联驾驶试验。瞄准创新业务的科技企业在未来之城找到了绝佳应用场景。
“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我也过上了向往的生活。”贾梦霜说。
安家落户雄安,是众多“贾梦霜们”和市场化疏解项目的共同选择。
在启动区的雄安互联网产业园,中国移动(雄安)智慧城市科创中心、中国联通雄安科技创新产业园(一期)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一字排开。
在雄安站所在的昝岗片区,中建新能源生态城、中交未来科创城等项目加快建设,站城、产城、绿城融合发展态势初显。
看得见的是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看不见的是一项项务实举措持续发力。
雄安新区出台《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等一揽子“硬核”政策,重磅发布“雄才十六条”,打造7条创新生态链,引进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的科技企业。
市场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优质要素加快聚集,未来之城建设后劲十足。
一幅画卷,绘出宜居城市发展新图景
疏解企业加速落地,教育医疗服务配套项目建设也在持续推进。
“北京来的专家告诉我,我的颈椎疼是骨质增生导致的,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再配以药物治疗,疼痛有望得到缓解。”今年2月,雄安宣武医院骨科中心,容城县居民槐海田前来复诊。
为了治疗颈椎疼,儿女没少带槐海田去北京看病。现在,家门口来了北京名医,方便多了。
雄安新区设立之初,新区三县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与新区规划建设目标要求有很大差距;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基础教育更是民生短板。
从最迫切需求入手,雄安新区第一批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项目“三校一院”(北京四中雄安校区、雄安史家胡同小学、雄安北海幼儿园、雄安宣武医院)就此启动。
目前,“三校一院”平稳有序运行,助力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此外,首批疏解的4所高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建设。
经过7年多的努力,雄安新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重点疏解项目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照”。(记者 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