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生产数百万只铝制汽车轮毂的智能工厂来自这里的一家央企,广泛用于我国航天工程的特种玻璃来自这里的一家民企,供应国内汽车市场50%以上份额的制动燃油管路零配件来自这里的一家外企……这里就是渤海之滨的河北省秦皇岛市。借助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年来积累的优势,秦皇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追“新”逐“美”中推进高质量发展。
链接全球市场 释放开放动能
不久前,一艘装载6万多吨大豆的船舶,从巴西出发历时49天到达秦皇岛港。这些大豆随即运到秦皇岛金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进行后续加工。公司副总经理顾宝华说:“从2001年建厂以来,为满足国内蛋白、油脂需求,我们就开始加工巴西大豆,进口巴西大豆量逐步上升,今年有望达到180万吨。”
2024年6月11日,工人在河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车轮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杨世尧 摄
在秦皇岛邦迪管路系统有限公司车间,成卷的钢带经轧制、焊接、冷却、盘卷,变成了直径4.75毫米至10毫米的钢管。这些钢管再搭配涂层工艺,最终做成型号各异的燃油管或刹车管。“我们是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家外资企业,经过近40年,已发展为供货全球的制动燃油管路零配件公司,在国内汽车市场份额已达到50%以上。”公司副总经理李国成说。
在秦皇岛扎根的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是1988年投资组建的铝车轮制造企业,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知名的铝车轮和铝制底盘零部件供应商。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李世德说,公司在行业率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轮毂无损探伤,70%以上的智能设备为自主研发制造。
近年来,秦皇岛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大做强做优汽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打造链接全球市场的制造产业高地。
服务“大国重器” 加速创新步伐
什么样的玻璃能“飞”上天?在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厚度约0.075毫米、能为航天器提供特殊保护的玻璃。“我们已连续20多年为国家航天工程配套玻璃产品,累计提供特种玻璃1500余万片。”公司总经理卢奕霖说。
2024年4月12日,工人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特种玻璃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杨世尧 摄
在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赶制“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依靠自主创新,我们公司已累计生产核电设备400多台,产品覆盖国内外20多家核电站。”公司副总经理张建磊说。
同样服务“大国重器”的还有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分公司,它主要生产超高压、大容量高端电力变压器,是国内大型发电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产品还远销国外。公司总经理韩钟说,秦皇岛海陆交通便利,产品经过1公里的专用线可直达港口。
紧邻山海关码头,正在施工的金风科技秦皇岛北方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项目一期,预计半年后投产。“一期工程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开工前审批。”基地项目经理罗丹说,整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北方地区重要海上风电产业基地。
近年来,秦皇岛充分利用临海靠港优势,聚焦新能源及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造就一批新产业、新业态的行业领军者。
拥抱山海长城 塑造文旅新貌
山海关老龙头,海浪拍打入海石城,游客们站在澄海楼前,尽情感受长城的雄伟和大海的辽阔。角山山麓,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进入陈列布展阶段。这里将成为海内外游客了解长城的重要窗口。
这是2024年9月19日拍摄的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世尧 摄
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秦皇岛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利用,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品质,创造旅游新场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临海听涛的“婚房”,“工业风”的咖啡厅,西洋风格的近现代建筑……曾经主要运输煤炭的秦皇岛港西港区将百年历史与现代创意交织融合,打造出西港花园景区,让游客流连忘返,这里已成为秦皇岛打卡新地标。
近年来,依托滨海和长城两大核心资源,秦皇岛持续优化文旅产品供给,不断上新场景业态,“文旅菜单”品类愈加丰盛。
2024年7月5日,游客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乘船游览海上风光。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 摄
今年“十一”,“西港杯”京津冀帆船邀请赛在秦皇岛顺利举行。全年有7个月可开展帆船运动的秦皇岛国际旅游港,已连续举办多项品牌赛事活动,每年都吸引数万名帆船爱好者参赛、观赛。
加快建设的秦皇岛国际旅游港是秦皇岛推进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的示范区,这里正在去“煤”增“美”,打造城市“新名片”。(记者李凤双、闫起磊、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