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林树国 摄
2024年2月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一年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高质量开展“二次创业”七大行动,加快推进“三年行动”落地生效,奋力续写塞罕坝绿色奇迹。2024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塞罕坝机械林场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塞罕坝精神培根铸魂初见成效
依托丰富的林草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校塞罕坝分校,开发塞罕坝精神教学课程6套,开展教育培训20余批次,累计1000多人次参加培训,进一步弘扬了塞罕坝精神。大力培育塞罕坝生态文明IP,创作出版了图书《塞罕坝林场野生动植物图鉴Ⅱ》《画说塞罕坝》,全省首个“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落户塞罕坝,《望林海》荣获中央组织部第十七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成立了河北省塞罕坝精神研究会,组建了生态文明领域专家智库,举办了“多彩塞罕坝 创业新时代”主题摄影(摄像)作品征集活动,巩固了塞罕坝精神高地。截至目前,塞罕坝展览馆开展生态研学、红色教育、科普宣教等活动100多场,受教育人数累计达到13万余人次,塞罕坝精神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引领力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森林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完善
坚决扛起“防火责任重于泰山”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实行全域、全年、全员防火,不断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全场131个防火网格全部实现“定人、定责、定位”。持续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保障能力,推进林长网格体系与防火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高质量实施增发国债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59.8公里,增配防火指挥、预警监测等系统设备121套,开发“塞罕坝乐山巡”网格巡护管理手机App。充实专业扑火队伍,7支专业扑火队112名队员协同国家消防救援局河北机动队集中备勤、靠前驻防、带装巡护,13个固定检查站、9座望火楼24小时值班值守。加强防火设施建设,依托450公里生态隔离网、970公里防火隔离带、950公里路网,建设18座消防车库、30处人工消防储水点、9套等离子拒雷设施,购置420套巡护安全套装,“12358”防火管理经验在全国会议上推广。整合现有各类监控设备系统,推进全场“一张图”管理,不断提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能力,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数字孪生”技术首次现身塞罕坝,该技术在“云上”一比一搭建的数字“塞罕坝机械林场”代替以往需要人工完成的大量环境分析、隐患排查工作,确保27条穿越塞罕坝机械林场的输配电线路的安全,为塞罕坝森林资源保护的智慧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同时,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实施了重大林草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能力提升项目,共防治病虫害13万亩次,有效防范了疫情传入和发生。
开展培根铸魂行动,赓续塞罕坝精神。王金成 摄
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稳步提高
依托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建设,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人工林生态抚育试验,大力发展混交林,推动人工纯林、低质低效林向针针、针阔、阔阔混交林转变演替。今年以来,完成造林0.92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9%;完成森林抚育6.3万亩,占年度计划的79%。通过营林、造林增加混交林面积2.2万亩,全场混交林面积达到29.25万亩、占比达25.4%,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增强。实施了林木良种苗木培育项目,大田育苗13.5亩、60万株,容器桶育苗50万株,被纳入省级种质资源库建设管理。
林业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
完成了《冀北地区云杉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持续开展《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全周期经营技术》等4项主研课题,出版了《塞罕坝云杉人工林及其经营》专著,实施《天然次生林结构化经营技术示范推广》等3项技术推广项目,发布了《蒙古栎低质次生林转化经营技术规范》等3项地方标准,有效支撑森林可持续经营。完成了“林木资源精细化管理项目”数字化样地与数字孪生系统建设。建设了强声波极端天气减灾试验基地,开展声波增雨作业25场次,持续推进声波防治雨凇试验。联手中国林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团队,实施极端气候应急建设、林木资源精细化管理等项目,有序推进天然次生林结构化经营技术等科技推广项目。充分发挥国家林草科普基地作用,持续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科技服务活动,支持当地生态建设。成立塞罕坝科研工作站,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六所科研院校分别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和集聚效应。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凸显
推深做实林长制,发布1号林长令,召开林长会议4次,各级林长巡林2000余次。结合林场三级林长制,探索推广“1+N”管理模式(即:林长+施工员、护林员、检查员、瞭望员、检疫员、执法员等),并通过为护林员配备北斗移动巡护终端,实现资源智能化、网格化精准管理,有效推动资源管护“末梢见效”。大力实施保护区补助资金项目,完成了三道沟、二道河口等2个管理站,亮兵台、烟子窑、白水等5个管护点的升级改造,新建生态监测点5个。修订完成自然保护区第三次科学考察报告。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保护,采取样地建设、红外相机及云平台监测等方式,推进黑琴鸡、兰科植物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不断提升。通过监测调查,场域内发现了豹猫、猞猁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活动踪迹。完成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河北片区)创建方案编制,并报国家林草局审查。
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质量。董常春 摄
数字赋能“两山”转化深入推进
深化全国森林碳汇试点林场建设,作为全国林草系统唯一代表,签署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和减排量交易合规倡议。启动了CCER新方法学碳汇开发,累计销售林业碳汇7.53万吨,实现收入467.2万元。积极推进《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25-2035)》调研设计,有序开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被国家林草局、文旅部纳入全国14条特色生态旅游线路之一。充分借鉴学习先进地区成功发展经验,实地考察了福建省官庄林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峰林场、南宁树木园等先进单位,聘请北京林业大学领域专家起草了《塞罕坝机械林场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管理办法》,努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档升级
加快民生基础项目建设,改善林场办公条件。新建或扩建营林房舍、防火检查站7处,修缮营林房舍4处,大唤起分场、北曼甸分场等2处安全饮用水工程已投入使用。完成了坝上经济适用房主体建设,新建垃圾污水处理厂,职工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着力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新建通讯机房1处,建有5G通信基站70处,林区主干道路测试里程92.97公里,4G信号道路综合覆盖率达82.55%,5G信号道路综合覆盖率达78.9%。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设项目已经批复,并按批复时间节点稳步推进。(王铁军、贾慧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稿)
利用无人机进行森林草原防火演练守护绿水青山。董常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