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我与机器人“工友”搭档干活-新华网河北频道-新华网
2023-01-31 08:30:55
> 正文

新春走基层丨我与机器人“工友”搭档干活

2025-02-03 17:43:16来源:中国雄安官网

分享至手机

  2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镇的雄安智慧农业科技园,穿上白大褂、套上鞋套、戴上帽子,跟随工作人员走进一处玻璃温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番茄苗整齐划一地在自动化设备上茁壮成长。数字电子屏显示的室温为15℃,室外温度为-2℃,湿度大,当天上午天空有些阴,但光线良好,此时玻璃温室顶部的天窗幕布自动缓缓打开,循环风机也转了起来。

  雄安智慧农业科技园种植的“爱索301”红色串收樱桃番茄。中国雄安官网李鑫 摄

  正在推着轨道采摘车来回穿梭在“爱索301”红色串收樱桃番茄种植大棚里的张荣,过去也是一个种过地、种过果蔬的传统农民,面对棚内的所有智能化设施,她说:“过去从来没见过这些智能设施,现在的科技让我大开眼界,不仅种植快,产量还挺高,一年四季都能收获。”从做“体力活”到干“智力活”,今年春节假期也是张荣第一次在“家门口”值班,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还多了一些机器人“工友”陪她一起值守。

  张荣的家就住在距离雄安智慧农业科技园仅1公里的北王昝村,每天骑行5分钟上班,一天劳作八个小时。“我只负责采摘、分拣、打包装这些小活儿,至于施肥浇水、温度湿度,都是智能AI说了算。”张荣笑着说,在“家门口”上班,不仅没有风吹日晒,工作强度也不大,还有一份可观的收入,简直太幸福了。

 张荣(右)正在分拣番茄。中国雄安官网李鑫 摄

  据了解,雄安智慧农业科技园总占地面积1180亩,是一个集科研、育种、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管理培训于一体的数字核心产业园。科技园一期共建设有24.8万平方米种植玻璃温室和3.3万平方米育苗玻璃温室,以种植优质串番茄为主,已经种植了550亩,总投资6.4亿元。

  目前,科技园一期这套温室环控系统,顶部天窗幕布可以根据系统设置的温度、光照、湿度等限制条件自行开启和关闭。“这套系统安装着传感器,可以智能化控制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光、水、气、肥全部要素,无需种植人员‘操心’,等到傍晚时候,我们还会调节棚内温度,做一个急速降温的处理,让植物进行休眠,快速地积累糖分,提升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河北雄安容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民说。

  科技园的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番茄成熟度。中国雄安官网李鑫 摄

  一串成熟的番茄。中国雄安官网李鑫 摄

  近年来,雄安新区持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稳步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不断提高粮食、蔬菜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这个春节假期,雄安智慧农业科技园广大员工坚守生产岗位,加紧采摘优质番茄以保障节日市场供应。”张立民带着记者边走边看,为加快采摘效率,将一串串火红的成熟串番茄运送到客户手中,我们还安排了在首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植物工厂应用大赛获得三等奖的巡检机器人加入到“春节假期值班”队伍中来。

  “我们投入的智能AI设备,可以了解到植株渴了、果实成熟了……它都能掌握。”张立民说,科技园的技术人员只需提前将该机器人设定好巡检时间和巡检区域,它就可以自主工作了,通过两侧摄像头可以识别出番茄成熟度、果实的数量和大小,为种植人员提供数据支撑。

  巡检机器人正在工作中。雄安智慧农业科技园供图

  随着智慧农业系统技术的成熟度不断提高,带来的最直观收获就是迅速增长的产量。河北雄安容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军志告诉记者,去年9月份完成首批串番茄的定植,今年春节已成熟上市。下一步,科技园整体建设完成后,预计年产优质番茄近万吨、产值近2亿元,将成为雄安新区乃至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绿色蔬菜供应基地。

  雄安智慧农业科技园。中国雄安官网李鑫 摄

  记者即将离开之时,张荣正在进行分拣工作,她顺手递过来一串刚采摘的红透的番茄:“尝尝味道如何?”记者一口下去,果真又香又甜!(黄海)

[作者: 黄海  责任编辑: 毛鹤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