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合向融合,河北港口持续释放改革效能-新华网河北频道-新华网
> 正文

从整合向融合,河北港口持续释放改革效能

2025-02-17 09:05:23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至手机

  从北至南,秦皇岛港、唐山港京唐港区、唐山港曹妃甸港区、黄骅港“三港四区”依次排开,犹如明珠镶嵌在渤海湾畔。

  港还是那些港,海还是那片海,却悄然发生着变化。

  近日,满载着货物的伯晟62号船从京唐港区27号集装箱泊位起航,驶往广州南沙港。

  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该货轮不仅搭载了京唐港区周边货物,还通过河北港口集团的“海上巴士”,装载了从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区、黄骅港运来的轮毂、粮食等货物。

  “‘海上巴士’相当于移动中转站,把集团各港口货物资源优化调配,货物到港即来即走,大大提升了港口货物周转效率。”河北港口集团生产业务部副部长李国民说,“三港四区”间穿梭的“海上巴士”每月达60班。

  渤海之湾,大潮涌动。自2022年10月30日重组成立以来,河北港口集团对“三港四区”资源推行集团化管控、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营,从整合向融合,持续释放改革效能,形成了握指成拳的聚合效应。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河北港口加速“驶”出渤海湾,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海洋。

  ■ 集装箱运输的突围

  “河北集装箱运输,到底如何突围?”

  开完一次会,听到要奋力发展集装箱业务,河北港口集团唐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辉振奋之余,心里感到紧绷绷的。回到办公地点,员工们激烈地讨论,他也不停地问自己。

  那是2023年1月4日,河北港口集团新年伊始召开的第一个专题会,就指向集装箱板块。

  “全力推进集装箱板块资源大协同、业务大统筹,努力实现大作为。”张志辉清晰记得,会上河北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子玉说的这番话。

  港航界有句老话: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看集装箱。

  研究表明,集装箱运输对腹地经济的贡献是原油的4倍、煤炭的2倍,每运输一万标准箱对GDP的贡献为3081万元。

  可跟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集装箱大港相比,河北各港口的集装箱规模存在很大差距。

  “实现集装箱运输的突围,首先得摸清家底和不足,对症下药。”张志辉说,会后几个月,他们密集走访河北港口集团所属的集装箱码头,同时去外地港口“取经”,拓展思路,取长补短。

  通过一次次实地调查、一场场交流座谈,一个思路渐渐清晰起来——以京唐港区为枢纽,统筹整合秦皇岛港、黄骅港、曹妃甸港区集装箱资源,建设环渤海区域集装箱发展新体系。

  在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岸桥吊具起起落落,运输车辆来来回回,集装箱装卸井然有序。随着26号、27号泊位2024年2月获批对外开放,京唐港区外贸集装箱船舶作业能力进一步提升。

  “河北集装箱码头的变化很大。”张志辉拿京唐港区举例,两年来,京唐港区开发并上线运行了集装箱业务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广了“抵港直装”“船边直提”作业模式,装卸效率大幅提升。

  发展集装箱运输,如果说码头是基础,那么航线则是核心。

  继开通唐山港—胡志明港—林查班港等近洋航线之后,河北港口集团合德海运公司总经理陈莉带领团队把主要精力放在美西远洋航线的开辟上。

  美西远洋航线目的地是美国西海岸港口,航行距离长,沿途海况复杂,对货物申报的政策法规要求严苛。考虑到实际情况,他们决定“借港”出海,以上海港为中转站。

  陈莉回忆,他们在上海成立20多人的运营团队,试航了从上海港至洛杉矶港(美国西海岸港口之一)的点对点航线。试航大获成功,不到8个月的时间,航线运量突破10万标准箱。

  2024年11月16日,黄骅港—上海港—洛杉矶港航线正式开通,这是我国北方第一条以快航模式运营至洛杉矶港的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自此,河北腹地产品有了更加经济高效的出海渠道。

  内通外联、“箱”运全球。重组成立以来,河北港口集团新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15条,集装箱航线总数达63条。2024年截至11月30日,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9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2.23%。

  ■ 能源供应链保障“一盘棋”

  随着天气变冷,北方地区进入采暖季,又到电煤保供关键期。

  “到港电煤船运行良好”“铁路车皮调配顺利”……2024年12月6日,像往日一样,秦远友跟河北港口集团各煤炭码头一一对接,密切跟进电煤到港动态和作业需求。

  秦远友是河北港口集团生产业务部副部长,主要负责煤炭运输业务。面对这场保供战,他底气十足。

  2024年10月,他和集团旗下7家煤炭作业公司协调,针对可能到来的极端恶劣天气,提前研究和制定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

  “现在是煤炭运输‘一盘棋’。”秦远友告诉记者,一旦有煤炭码头出现临时困难,或者下游电厂电煤告急,集团会统一调配泊位、垛位等资源,做到服务更优、效率更高。这些天,集团每日有80多万吨电煤运往华东、华南地区,保障了电厂用煤需求。

  铁矿石运输同样是能源供应链保障的重点。

  铁矿石运输场景“上新”了。前不久,一艘铁矿石货轮抵达曹妃甸港区,船上的铁矿石没有被卸到堆场,而是转到另一艘货轮上,发往黄骅港。

  这叫“水水中转”,铁矿石直接在水上中转,既可提升曹妃甸港区的装卸效率,也能培育黄骅港的贸易市场,还能帮助客户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在河北港口集团支持下,“水水中转”、临港皮带绿色运输、“钟摆式”运输等模式在各矿石码头逐步推开,提升了能源供应链保障水平。

  钢铁企业是铁矿石消费大户。2024年7月,沧州矿石公司生产业务部副部长黄鹏带着3名业务经理来到邯郸市。他们走访了当地大部分钢厂、6家公铁联运转运点,摸清客户实际需求,不断优化运输方案。

  “落实集团物流降本增效要求,跟着市场走、围着客户转,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冀中南等地市场,增强客户黏性和信任度。”黄鹏说,2024年以来,公司铁矿石单月吞吐量屡创新高。

  ■ 跳出港口谋发展

  两年多来,河北港口集团到山西、宁夏等多地组织开展推介会,把海港功能延伸至内陆腹地,新设立27个内陆港。

  跳出港口看港口。

  河北港口集团站在全新的维度谋发展,聚焦“大港口、大腹地、大通道、大物流、大开放”,深化与腹地联动,完善集疏运体系,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物流新通道。

  2024年以来,河北港口集团所属港口发往山西流向的大宗货物量同比增长29%,发往内蒙古流向的铁矿石疏港量同比增长28%。

  港口不仅是交通枢纽,还是发展临港产业的重要支撑。

  在秦皇岛港西港区,昔日工业厂房变成工业风的咖啡厅、海洋风格的主题酒店,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

  “从大港迈向强港,临港产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河北港口集团城发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刘富强说,结合秦皇岛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定位,他们大力发展航海产业,陆续举办国际外交人员帆船赛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活动,每年到来的游客突破百万人次。

  在唐山,借助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建设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产业聚集区。

  在沧州,黄骅港30万吨原油码头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助力绿色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发展。

  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河北港口集团积极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把“港口流量”变成“经济增量”,向上突围的步伐愈加稳健。(记者 贡宪云)

[作者: 贡宪云  责任编辑: 王立鹏 ]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