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暨先进制造业集群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工信部与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门对三地联合共建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情况进行了介绍。
工信部会同京津冀三地联合绘制产业链图谱,开展跨区域强链、补链、延链,合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北京高精尖产业的竞争力大幅提升,天津全国先进研发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成效明显。
目前,京津冀地区共拥有7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5个由三地联合共建,分别是京津冀集成电路集群、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集群。
京津冀是国内最主要的集成电路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集成电路产业链条完整。2024年1至11月,三地集成电路产量258.35亿块,同比增长19.8%,实现销售收入约2600亿元。
京津冀集成电路集群规模持续壮大的同时,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内企业合作紧密。
在京津冀,小米SU7零部件采购占比22%、北京奔驰采购额超50%。京津塘高速“燃料电池+自动驾驶+北斗导航”全线贯通。三地联合建设8000亩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在产业链攻关方面,三地围绕京津冀汽车产业链“卡脖子”环节,推动22项卡点攻关,已实现规模应用车载操作系统等4项卡点攻关成果。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表示,三地将加快形成产业联合攻关、互补共建机制,全面推进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制造—应用”全链贯通发展,推进“车路云一体化”跨区域多场景商业化稳健运营。
生命健康既是面向未来的前沿产业,又是事关民生福祉的战略产业。
京津冀强协作、重创新、促提升,构建了“核心带动、园区支撑、链群融合、协同共进”的生命健康产业格局,着力打造国内首要、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产业原始创新策源和先进制造高地。
三地打造了化学药、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医药服务、“BT+IT”(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全产业链,贯穿了研发、临床、生产、销售的全流程。集群企业6000多家,总产值超4000亿元,占全国比重20%以上。该集群创新实力全国领先,建成多个领先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介绍,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综合实力全国领先,集群总规模超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一半。京津冀算力规模占全国1/3以上,智能算力占全国比重超25%;AI大模型共有53个,占全国的45%。
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集群于2024年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该集群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82家,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5个。
京津冀区域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企业众多。三地按照“龙头带动、串珠成链、链群协同”的思路,发展形成了以石家庄、唐山为核心区,以北京丰台、房山,天津滨海新区,河北张家口、邢台、秦皇岛为重点区的“2+6”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集群格局。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郝莉笑表示,下一步,三地将坚持创新引领、场景牵引、区域联动,通过补链、强链、延链,实现产业实力、企业竞争力、产业发展生态大幅提升。(记者米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