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十年“加减法”,蝶变“示范县”-新华网河北频道-新华网
> 正文

半月谈丨十年“加减法”,蝶变“示范县”

2025-02-21 09:03:08来源:半月谈

分享至手机

  半月谈记者 范世辉 岳文婷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曾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10年来,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威县不仅从“贫困县”变为“示范县”,还实现7项经验全国推广、30项做法省内推广。这些成绩,是怎么做到的?

  先行先试“破”出新天地

  当下,在威县高新技术开发区,57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千余家企业生产热火朝天。据介绍,2024年,威县生产总值增速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4%,均在邢台市排名第一。

  威县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办理审批手续 陈雷 摄

  如今经济动能强劲的威县,10年前各项指标都是倒数。据介绍,威县位于黑龙港流域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基本县情是“四不靠两没有”——不靠山、不靠海、不靠铁路、不靠大城市,地下没矿藏、地上没资源,曾经长期“一棉独大”,工业近乎空白。党的十八大以前,威县一直是河北省唯一一个人口过50万、财政收入不过亿元的县。

  2014年1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威县被确定为河北唯一的县级综合改革试点。自此威县先行先试,系统集成推进两轮县域综合配套改革。

  威县县委高质量发展和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新凯表示,在政务服务改革上,威县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促进便民惠企、优化营商环境”,从“放管服”改革到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始终走在前列,推动营商环境连续多年位列河北省A类或最好档次。

  据统计,从2014年底至2024年底,威县的生产总值由65.8亿元增长至140亿元,经营主体总量由1.1万家增至5.6万家。

  简政放权“减”出高效率

  全国首家县级行政审批局、全省首家营商环境监督中心、河北省首个县级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河北省第一个“一业一证一码”试点……通过一系列首创性、突破性、结构性重大改革,威县短短几年步入发展快车道。

  “总结过去10年的改革探索,‘简政放权’是以做‘减法’为主,核心是压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少给企业找麻烦。”威县行政审批局局长焦春华说,在一些地方仍在探索多部门联合验收、执法时,威县整合事项、人员,真正实现“一枚印章管验收、一支队伍管执法”。

  针对工业项目在建设验收环节中存在的涉及职能部门多、召集各职能部门人员难,以及需要手续材料多、审验时间长、验收成本高等问题,2021年以来,威县将原来7部门8个事项整合交由高新区实施。

 河北智毂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陈雷 摄

  走进河北智毂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新厂房,数控设备高速运转。“我印象中工程竣工验收时限是40多天,我们新厂房主体完工验收只用了1天,真切感受到‘一枚印章管验收’的便捷。”公司总经理李冬贤说。

  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威县在创新每月20天“企业宁静日”管理举措的基础上,梳理环保、应急、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入企执法职能,让执法力量下沉到高新区的一支队伍。威县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赵忠祥介绍,这支队伍每月进行集中检查,实现“一次入企,全身体检”。

  “过去,三天两头有部门来检查,不同部门提出的整改问题还常常有冲突,标准和时限不统一。”河北亿强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说,“现在,一次检查后形成一个问题清单,我们系统整改,减轻了很多负担。”

  增值服务“加”上新动能

  “继续简政放权的空间有限,需要从效率改革向服务改革转变,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威县县委书记崔耀鹏说。

  2021年12月,威县创新设立河北省首家县管单设实体——企业服务中心,旨在做增值服务“加法”,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场景。

  政策赋能,帮助企业精准匹配惠企政策。威县企业服务中心开通“威企通”在线服务平台,系统收集8500余份惠企政策文件,运用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企业和政策的精准匹配。2023年4月,系统显示河北利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条件匹配度较高,企业服务中心便联合发改等部门开展上门服务,帮企业完善材料并申报成功。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吴侃介绍,目前,政策赋能已为百余家企业精准匹配政策3100余项。

  科技赋能,助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企业有心利用比较前沿的科研成果,但苦于找不到突破路径。2024年,威县创新组建全国首个县级高校知识成果转化中心,深化“百校入威”改革,与80多家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在威县的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厂区,新建项目正在试生产。公司总经理黄鲲说:“多亏企业服务中心的帮助,我们对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团队,实施了世界领先的木霉真菌项目。”

  监督赋能,指导企业法治建设和信用修复。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中小微企业法律意识薄弱,风险评估、应对能力较差。为此,威县组建营商环境监督服务中心,创新企业事前法治培训和事后信用修复等制度机制,提前介入“治未病”,有效推进企业健康成长,实现规范化生产销售和对外贸易。目前,已指导帮助企业法治建设和信用修复186家。

  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受访基层干部建议,首先要加大对基层改革的指导,鼓励基层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动“大手术”,探索开放式、市场化的创新路径;其次要完善考核机制,突出对改革创新考核的力度和成效,利用考核指挥棒营造更加浓厚的改革氛围;再次要专门出台操作性强的鼓励基层改革容错纠错办法,打消基层改革创新顾虑。

[作者: 范世辉、岳文婷  责任编辑: 毛鹤然 ]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