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列重载列车往来驰骋,一艘艘钢铁巨轮鸣笛启航。3月17日,黄骅港煤炭五期工程全面开工大幕正式拉开。
这是国家能源集团运输体系建设的一件盛事。煤炭五期工程建设是进一步增强集团“煤电路港航”一体化运营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项目建成后,黄骅港承接能力每年将增加5300万吨,对于全面挖掘和提升一体化产业链的市场潜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这是国能黄骅港务公司港口产业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煤炭五期工程建设是公司打造“一纵两横三大枢纽N条通道”产业布局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港口产业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关键一招,有利于持续筑强黄骅港核心枢纽港功能,提升公司在沿海经济带等区域经济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这是黄骅港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喜事。煤炭五期工程建设有望保障黄骅港未来10年甚至20年煤炭主业运输能力无忧,为一二期转型升级和非煤业务拓展,创造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回首过往,黄骅港已连续5年煤炭下水突破2亿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下水港、“西煤东运”效能最高的煤炭下水港和安全保障能力最强的煤炭下水港。
精益求精、主动作为,助力能源大港高质量转型升级
2023年以来,河北省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和支持沿海港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国能黄骅港务公司党委审时度势紧抓政策的窗口期,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规划。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
公司党委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结合国家、省市政策导向统筹谋划用心布局,多次召开五期工程项目工作专题会、座谈会、汇报会等上百次会议,梳理确定“项目全生命周期”专项工作任务清单,从项目起点到终点,明确出重点时间关键节点近100个,重要审批事项25项,重大审批要件35个,实行日滚动、周报告、月督办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紧密衔接。同时,成立五期工程项目专项工作组,建立以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引领项目从规划图一步步转为施工图、实景图。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全面冲破项目建设梗阻藩篱
众所周知,项目海域使用和环评是前期审批的重要节点。为了全力保障项目审批进度,五期工程项目团队主动请缨、勇挑重担,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在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掌握事实依据和数据支撑的条件下,成功解决五期工程前期审批中的难点。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开展技术规格书审查,对项目需求匹配性、技术参数准确性、施工工艺可行性等关键点要求极高。要精准将技术规格书与项目实际需求紧密匹配,绝非易事。面对如此复杂且艰巨的工作任务,工程管理中心白天深入现场实地勘察,晚上加班加点整理资料,累计召开20多次内部审查会,最终,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项目经验,研讨攻克各类问题达263项,为项目顺利推进扫清了障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对于五期工程招标采购环节,采购与物资管理中心更是全力以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逐字逐句反复斟酌每一项条款,精准核算每一个数据,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打造出高质量的招标文件。他们将招标进度计划精确到每一天、甚至每一个小时,将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责任到人、任务到天,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责任落实体系。精细的流程把控力、卓越的问题解决力,为五期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集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公司各部门与政府单位无缝对接、紧密协作的高效协同下,一个个重大审批节点,一项项重要审批意见,一次次高效审批落实,黄骅港人凭借实干铸就梦想的企业精神,于渤海湾这方热土之上,再度绽放出耀眼的光辉。
攻城拔寨,善作善成,推动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从2022年初项目通过公司立项,到2024年取得核准批复,从规划蓝图到开工建设动员……3年多的时间里,煤炭五期项目规划、设计、筹备的工作人员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劲头保节点、争进度。900多个日日夜夜,有他们挑灯夜战的身影,20多万公里行程有他们孤军奋战的足迹。
风劲潮涌逐浪高,勇立潮头竞风流。站在煤炭五期工程全面开工的新起点,每一位建设者都是这场伟大征程中的坚强勇士。听,机器的轰鸣是冲锋的号角,飞扬的尘土是奋进的旗帜,国能黄骅港务公司将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党组和公司党委各项决策部署,以钢铁般的意志、精湛的施工技艺,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向着未来,高歌猛进,一往无前。(陈永航 国能黄骅港务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