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青砖灰瓦间,千年历史与现代气息交织。在李景濂故居非遗展馆,青少年们正专注体验馆陶黑陶制作技艺;邯山书院灯火通明,夜校学员挥毫泼墨的剪影与街区汉服游园的盛景相映成趣。这座承载邯郸三千年建城史的文化地标,正焕发着青春活力。
李景濂故居变身“邯郸青年创新人才会客厅”接纳游人
"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关键在于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共鸣点。"邯郸团市委副书记张学宝介绍,市级文保单位李景濂故居经改造后,东厢房设立非遗动态展馆,专注非遗的传承探访,定期开展魏县花布印染、武安傩戏等非遗技艺展示和各种文化公益讲座;西厢房打造科技研学课堂,设置智能机器人等体验项目。今年以来,该场馆已接待了30批研学团队,场馆设立的"新春成语擂台"也一度成为青少年热门打卡点。
邯山书院新增的"劝学堂"牌匾,与古建墙绘共同见证着文化空间的创新利用。自1月13日开始,团市委举办的青年夜校在此开课,书法、围棋、古筝等传统文化课程备受青睐。宝妈李丹丹每周坚持参加围棋课:"青年夜校的课程很丰富,学习氛围也很好"。青年夜校围棋讲师崔姣姣介绍,作为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一项具体举措,青年夜校课程的开展更好地满足了青年的自我提升、解压、社交等成长需求,深受欢迎,经常一“座”难求。
如今,街区的斑驳砖墙与潮玩市集的霓虹光影交相辉映,非遗技艺通过短视频平台走进千家万户......邯郸道的故事化作年轻人笔尖的丹青、指尖的陶泥、镜头里的光影,传统与现代在此和谐共生,历史文脉在青年一代的创意实践中焕发新生机,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记者程军)
[作者: 程军 责任编辑:
毛鹤然 ]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