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作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两山”理念的鲜活案例。在今年9月举办的中国质量(南京)大会上,第五届中国质量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塞罕坝机械林场新时代塞罕坝务林人的“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质量管理模式获得一线班组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塞罕坝风光。林树国 摄
林场始终坚持增绿与提质一体推进,在实践和探索中总结形成了高密度初植、多次抚育利用、优化林分结构、促进趋向自然的“高-多-优-促”人工林全周期经营技术和天然林次生林促进演替经营路线,通过实施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改进、质量提升和质量管理,持续推动人工纯林、低质低效林向针针、针阔、阔阔混交林转变,打造了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了一整套独有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模式和体系。目前,林场混交林面积已达29.3万亩,占比达25.4%,提前完成2026年任务目标。

塞罕坝创新型森林经营方式——林冠下造林。王铁军 摄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由绿转优”“由量转质”,为“碳库”变“钱库”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林业碳汇成为“两山”加快转化的一条重要路径。

塞罕坝风光。林树国 摄
塞罕坝的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2021年,塞罕坝机械林场与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合作备忘录》;2022年8月18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天然次生林森林固碳生态产品项目》在河北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服务中心通过了项目专家论证评估;2023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被确定为“全国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单位”。截至2024年底,林场共核证碳汇量243.4万吨,累计销售林业碳汇35.7万吨,实现收入1487.6万元。
塞罕坝机械林场在植绿、扩绿、护绿、兴绿的同时,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了塞罕坝品牌林下经济产业链。林场还通过驻村帮扶、发展生态旅游等方式,示范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乡村游、农家院等多种新兴业态,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超6亿元。此外,林场利用培育绿化苗木技术优势,协助周边村镇发展生态苗木基地4400多亩,苗木总价值超7亿元。

塞罕坝风光。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下一步,林场将在持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加强林业科研等方面加力,力争通过推动“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推深做实从现场到数字化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构建创新引领、数字赋能、生态提质、资源增效的绿色发展新格局。(王铁军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