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菜篮子”服务站给社区困难群众发放爱心菜包,“就业+互助”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社区“慈善资源地图”让爱心资源看得见、用得上……近年来,河北省保定市民政局积极推进社区慈善发展,汇聚社区慈善力量,打造幸福邻里生活。
为困难群众送去关爱
10月1日一大早,莲池区韩庄乡兴华苑社区“红色菜篮子”服务站就开门营业了,社区志愿者给腿脚不便、家庭困难的梁某送去装有西红柿、黄瓜、鸡蛋和馒头的爱心菜包。
服务站是由社区闲置房屋改造的,其联合兴华苑社区慈善基金为社区困难群众发放爱心菜包,为社区老人发放敬老爱心餐。
兴华苑社区是廉租房社区,住户多为低收入家庭。为拓宽慈善渠道,社区依托5A级社会组织望都县慈善协会设立了社区慈善基金。“我们依托社区慈善基金,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撬动更多资源帮扶困难群众。”兴华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左鹏说。
日前,竞秀区韩村北路街道市直机关社区工作人员到困难居民孙女士家走访,为她送去米、面、油、鸡蛋等生活物资。走访慰问社区困难群众是市直机关社区日常开展的困难群众帮扶活动之一,这些爱心物资是通过韩村北路街道社区慈善基金筹集的。
韩村北路街道社区慈善基金于2024年设立,资金主要用于街道17个社区(村)的扶老助困、解难救急等公益慈善项目。
记者了解到,保定市各街道、社区通过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设立社区慈善基金。目前,全市共设立12只社区慈善基金。“社区慈善基金重点关注民生保障领域,街道、社区以社区慈善基金为纽带,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问题。”保定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科科长柴焱说。
为有就业需求的居民培训技能
2023年,韩村北路街道田野社区联合专业家政服务公司,设立“共享家”便民服务驿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共享家”便民服务驿站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免费培训。居民经过培训后,可以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上门做饭和洗浴服务。
“这种服务模式精准链接了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与居民‘家门口’灵活就业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参与感。”田野社区党委书记温丽丽说。
兴华苑社区也成立了“共享家”便民服务驿站,组织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上门做饭等服务,营造“以老助老”的邻里互助氛围。驿站负责人精通自媒体运营,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等开展短视频拍摄制作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技能。62岁的张女士曾经情绪低落,经过培训后,她在社交平台上开设了自媒体账号,展示自己的编织手艺,还有了一些平台收入。“收入可以补贴家用,更重要的是,我感觉自己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张女士笑着说。
“‘就业+互助’的服务模式帮助有需求的居民实现阶段性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也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保定市民政局三级调研员王刚表示,保定市通过汇聚社区党员、志愿者、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以就业扶持为社区居民增能赋能,推动邻里互帮互助,确保社区慈善发展的可持续性。
让慈善种子在社区扎根发芽
近日,竞秀区韩村乡尚玉园社区举办了一场家庭慈善互动体验活动,“慈善知识大闯关”“搪瓷娃娃绘画”“传递慈善一句话”等亲子互动游戏吸引了居民们前来参加。爱心商家也积极参与,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免费服务。
社区居民林女士带着儿子小宇参加了闲置物品爱心捐赠,获得了一张“爱心奖励卡”。卡上绘有社区“慈善资源地图”,标注了社区周边十几个爱心商家的位置和相应服务,林女士选择了一家诊所的免费洗牙服务。“这种活动能培养孩子的慈善意识,我以后还会经常带着儿子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林女士说。
尚玉园社区广泛吸纳周边商户参与社区慈善服务,按照商户服务类型绘制了“慈善资源地图”,让爱心资源看得见、用得上。
“慈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积极引导孩子们参加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尚玉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媛介绍,社区组建了一支由8—14岁儿童组成的志愿服务队,组织孩子们探访市内儿童福利机构、与山区困境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在孩子们心里种下慈善的种子。
在田野社区,由废弃锅炉房改造而成的便民服务站成为居民歇脚充电、娱乐休闲的好去处。该社区于2024年推出慈善积分活动。居民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等获取慈善积分,可以用积分在社区签约的33家诚信商家兑换生活用品。活动开展后,居民踊跃参与,如今已形成居民获激励、商家赢口碑、社区慈善蓬勃发展的共赢局面。
“我们通过在社区播撒向上向善的慈善种子,积极推动社区慈善发展,构建起了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慈善发展格局,让邻里关系更融洽、邻里生活更幸福。”保定市民政局局长田彦军表示。(记者 伍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