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从2007年开始,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先后谋划实施了滹沱河石家庄段综合整治、滹沱河生态修复、滹沱河沿线综合整治提升等一系列工程,逐步构建起109公里的生态和发展廊道。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滹沱河“新生”画卷徐徐铺展。

夕阳下的滹沱河石家庄段(2023年7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
多维构建,打好滹沱河生态修复提升“组合拳”
在滹沱河生态修复和提升过程中,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引领、系统构建、制度护航,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产业和谐、文化与发展和谐、安全与业态和谐,开启了滹沱河的“新生”。
石家庄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出重拳”“下猛药”,解决滹沱河石家庄段沿线排污和有碍行洪问题。投资4.3亿元建设正定新区污水处理厂,投资6.65亿元对沿线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实现县级建成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全处理。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水系,针对重点河段利用堰体形成大水面,一般河段布置溪流区,设置必要输水通道,加大生态补水力度,实现“小水”能留、“大水”可渗,形成生态水面2922公顷。通过栽植水生植物、主河槽内改良土壤、人工建造栖息地,探索保持水体生物多样性,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
通过建设亲水广场、溪流湿地、坝头广场等项目,打造了亲水休闲精品线路和平台。对冀之光塔、映秀山、叠翠山等进行整治,打造登高远眺观赏平台。将河岸防护栏杆改建为沙滩、栈道、生态驳岸,实现由“看水”到“亲水”的转变。合理布设休闲广场、运动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游客体验。

滹沱河石家庄段两岸形成了“双环多线”的主干路交通体系,建成400公里的滨河、滨水路。石家庄市在沿河打造文旅大道,连接起正定古城、东垣古城遗址、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西柏坡等文化地标,串珠成链,形成一条文脉景观轴。
以建设滹沱河数字孪生流域为总体目标,石家庄构建滹沱河生态工程智慧感知应用系统,沿河布设水位监测站,落实视频监控重点部位全覆盖,运用数字化、智慧化创新手段提升滹沱河综合管理质效。

滹沱河石家庄城区段(2023年7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
固本培元,滹沱河综合效益立体呈现
作为石家庄发展的水脉、文脉、动脉,滹沱河能量效应持续叠加,通过生境新陈代谢、产业延伸成链、信息赋能迭代等,滹沱河正在成为一条安全之河、生态之河、产业之河、文化之河、智慧之河。
截至目前,滹沱河石家庄段沿岸绿地面积超过1万公顷,植被覆盖率超过63%,8大精品湖区串珠成链。水面、农田、花海、道路交相辉映,骑行、垂钓、摄影、观演等各享其趣,水生植物、沿岸绿植、野生鸟类生机盎然。滹沱河沿线汇聚了丰富的优质资源,是石家庄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量空间。
近年来,石家庄大力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滹沱河沿线正在成长为城市发展的“新轴线”。(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