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机涌动着蓝色势能,燃料电池发动机引鸣“绿色引擎”,河北张家口空港经济开发区内企业的生产场景,生动诠释着“老工业城区”向“新能源高地”的转型之路。如今的张家口市桥东区已构建起包括绿氢制备、装备制造、示范应用、检验检测的完整氢能产业生态,成为华北地区氢能产业的“强磁场”。
这场转型蝶变的背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科创资源与产业载体的精准对接。数年前,桥东区锚定氢能赛道,依托张家口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京津冀氢能产业优势,瞄准北京富集的科技创新成果,成功引进燃料电池行业头部企业——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中试”项目开启了氢能发展新篇。
“亿华通北京总部拥有燃料电池发动机核心技术,桥东区提供政策扶持与产业空间,实现科技成果的就近转化。”河北张家口空港经济开发区负责人介绍,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不仅实现氢能产业“零”的突破,更是凭借“北京研发、桥东转化”的协同模式,建成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让技术落地转化。
单靠一家企业的带动还远远不够,唯有让产业链上每一环都在桥东区扎根,构建全产业链,才能形成氢能集聚竞争优势。对此,桥东区明确目标,精准制定氢能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和招商地图,引进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辐射能力强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桥东区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带动企业“老树发新枝”,结合上下游产业和氢能示范应用场景需求,精准对接引进优质项目。目前,张家口市桥东区空港经济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从制氢端到加氢端的氢能产业链条。
为助力氢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当地组织氢能企业共同申报“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并成功获批。与此同时,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也落地了氢能源储运装备检验检测基地项目。
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风,桥东区打造绿色高端装备产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8.52万平方米,为氢能企业提供“拎包入驻”“即驻即产”的便利条件。目前,空港经济开发区氢能相关企业达到27家,覆盖电堆生产、储运装备、检测服务等关键领域。
产业的持续壮大,离不开创新生态的有力支撑。河北省氢能学会、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等科创团队纷纷集聚桥东,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动力。2023年,在河北省计量院的支持下,国家绿氢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分中心也落户于此。如今,桥东区已经逐渐成为覆盖氢能产业标准化建设、高端人才引育与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高地。
从北京的技术突破到桥东的落地转化,从龙头引领到集群发展,桥东区以氢能为纽带,生动诠释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刻内涵。下一步,桥东区将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加快氢能产业集群发展,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动能。(张朝龙 张家口市桥东区委办公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