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北频道5月21日电 缑会祥在会展中心科技馆转悠有一会儿了,他在来自京津的30多家大学、科研院所的3000多个科技推广项目中寻寻觅觅。这几年他在新疆搞电信赚了一些钱,回到廊坊后正好赶上经贸洽谈会,就过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项目可以投资。
缑会祥终于在北京大学展位前驻足了,北大在研的“新一代糖尿病治疗药物————降糖消脂胶囊”引起他浓厚的兴趣,随即,他便和北大科技处的老师互相表达了合作的愿望。
像缑会祥这样的中小投资者在本届洽谈会上非常多,他们天生具有活跃的市场意识,也拥有一定资本。但是,受信息渠道和本人知识水平限制,他们手中的资本往往与合适的项目“对接”不上。北京大学科技处的俞稼老师说:“来到河北布展,我们深深感受到业界对项目的巨大热情。许多早年搞运输、房地产等行业积累了一定资本的老板,已经在谋划转型,可他们往往没有想好该做些什么,在几个经济要素中,他们只是有了资本这一项,而在技术和人才上的欠缺,正是我们合作的基础所在。”
这种“对接难”的问题,在我省一些偏僻县的中小企业也普遍存在,在这届洽谈会上,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巨鹿县燕南食品公司就与天津科技大学达成了长期合作的意向,天津科大负责就“淀粉糖”进行研发,“燕南”则提供一定数额的启动经费。天津科大食品工业学院学术秘书王洪玲介绍说,天津科大多年来坚持开放办学的思路,与河北衡水老白干、承德露露很早就有亲密接触,联合成立了研究所,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托。这一次,天津科大又与巨鹿县初步达成了全面合作的意向,科大近期就准备组织人员到巨鹿县搞一次资源调查。天津科大郭俊梅老师说,天津与河北距离这么近,双方合作前景很好,希望河北的企业、投资者与学校多多联系。
统计资料显示,1980年以来,我省从京津引进的人才、资金、经济项目和技术项目,稳居全国前两位,其中仅“九五”期间,我省就从京津引进资金307亿元,占引进省外资金总额的55.1%;从京津引进技术7752项,占引进省外技术总数的57.2%;从京津引进各类人才49753名,占引进省外人才总数的56.7%。随着前一阶段“大北京规划”的提出,在未来的日子里,京津冀经济的内在渗透与互为依存的关系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记者 胡印斌
来源《燕赵都市报》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