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也是惟一冠有"河北"二字的主要地方剧种,被河北人民亲切地称为"家乡戏",或称之为"省剧"。
  河北梆子脱胎于清康熙年间(1622-1722)流入河北的山西、陕西梆子。这种从外地输入的声腔,经河北人民按照自己的语言音调、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进行改造、培育后,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形成河北梆子。河北梆子诞生后,经过一段成长、完善时期,于清光绪初年进入它的兴盛时期。20世纪50年代后,河北梆子进入了它的复兴时期,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东、河南、山西部分地区,成为我国北方影响较大的剧种之一。河北梆子在其兴盛期,还曾传入我国东北三省、江淮地区以及俄罗斯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河北梆子在内容上,有的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有的歌颂抗击侵略战争的英雄人物,有的赞美妇女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与向往,有的反映农村生活的风趣等等。河北梆子在唱腔上固有的风格特点是高亢、激越、慷慨、悲壮,听起来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其唱腔属于板腔体,唱词多为七字或十字的整句。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种引腔和收束板等。伴奏音乐有唢纳、弦乐曲牌近百支,锣鼓经百余首,主要用于烘托舞台气氛和伴奏角色动作。传统伴奏乐器,文场以板胡为主,和以笛、笙、三弦;武场与京剧完全相同。
  历史上,河北梆子曾经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剧种,它的传统剧目已录有抄本约500余出,历代河北梆子著名演员为数甚多,响九霄、崔灵芝、小香水、金钢钻、秦凤云、贾桂兰、刘香玉、金宝环等分别是其兴盛时期和复兴时期的著名演员。在河北省出生的当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东光人荀慧生、高阳人盖叫天、南宫人尚小云等早年都曾为梆子演员。目前,河北梆子剧院是这个剧种影响较大的演出团体之一。该院代表性的剧目主要是《宝莲灯》、《哪吒》、《杜十娘》、《窦娥冤》、《蝴蝶杯》、《教子》等,主要演员有裴艳玲、李淑惠、齐花坦、路翠格、张惠云、张志奎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