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腔 哈哈腔,又名合合腔、柳子调。它是由冀东南和鲁西北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弦索小曲衍变而成。在世代口头流传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地方语言特点和民间艺术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和音乐特点的东、中、西"三路":东路流行于山东省的德州、惠民地区和河北省的东南部;中路流行于沧州、衡水地区;西路流行于保定地区及廊坊部分地区。
哈哈腔汲取提炼当地人民异常丰富的生活语言,具有通俗质朴、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等特点。土生土长的哈哈腔,其行当有生、旦、净、丑之分。近几十年来,哈哈腔的角色吸收其它剧种的优点,分工日趋细致。
在哈哈腔的艺术中,最富有特色的是它的唱腔和器乐。哈哈腔的唱腔属于板腔体,依据演唱演奏形式、声腔结构及其表现特点,分为抒情性的头板、二板,多种性能的流水板,加强性的紧三板,抒发性的起板、小导板,叙述性的尖板,抒情、叙述交织性的拨子,以及哀叙性的哭板等十几种板式。哈哈腔的曲牌约有百余支,主要用于烘托舞台气氛,伴奏人物动作,多是从京剧、河北梆子和冀鲁民间音乐吸取而来,其伴奏乐器是板胡、笙和竹笛,配以二胡、中胡、低音等乐器,演奏技巧性强。
保定市交河、清苑两县的哈哈腔剧团是演出哈哈腔的两个主要剧团。目前,哈哈腔剧种主要代表剧目有《三拜花堂》、《王小打鸟》、《影误重圆》等传统剧目,移植剧目有《宝莲灯》、《朝阳沟》等,自编剧目有《白云仙子》、《御酒埋香》、连台本戏《刘金定下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