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皮影 唐山皮影,又名冀东皮影,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是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据史料记载,它发源于河北冀东地区的滦州,由当地艺人黄素志发明,盛行于乐亭,故有"滦州影"、"乐亭影"之称。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镂刻并着色而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皮影"。清朝至民国年间的皮影戏与现在的皮影戏一脉相承,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1996年乐亭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皮影之乡"。
唐山皮影是一种傀儡艺术,它的演出方法是台前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操纵演员在"窗"后操纵影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演员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音乐、唱腔等艺术形式的烘托,活灵活现地刻划人物,曲折生动地演绎故事,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
唐山皮影以唱功见长,有男女两种声腔,男腔高亢粗犷,女腔清脆婉转。其曲调、板式风格独特,念白和唱腔极富地方韵味;其影人雕镂精细、造型优美、独具风采;其角色齐全,分为"生"、"小"(旦)、
"净"、"大"(花脸)、"髯"(老生)、"丑"、"妖"等行当,各行当有其独特的造型唱腔和表演程式;其唱词格律多为"三赶七"、"七字句"、"五字赋"、"大金边"、"小金边"等,主奏乐器为四胡,其他伴奏乐器以拉、弹、吹民间乐器为主。皮影戏的剧本俗称"影卷",有连演数十个晚会的连台本戏,也有演一个晚会的"单出"戏,还有演十几分钟、几十分钟的童话剧和寓言剧。唐山皮影剧目约达500余出,代表剧目有《五锋会》、《杨家将》、《二度梅》、《白蛇传》等。历代皮影艺术家有李秀、高容杰、张茂兰、齐永恒等。
1943年成立的唐山市皮影剧团逐步成为唐山影界的代表,先后演出过一大批优秀剧目,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人参姑娘》、《鹤与龟》、《熊猫咪咪》等。
唐山皮影作为中国皮影艺术流派中的主要流派,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不仅在全国性的木偶皮影赛中屡屡夺魁,而且自1982年以来,先后出访美国、法国、意大利和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魔术般、闪电式的艺术"、"世界皮影之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