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职业经理人当老板不是一种趋势,转当老板的经理人同样会面临两权分离的选择
近日记者证实,美的小家电事业部前任总经理张勇涛,在今年6月离开美的后,现已摇身变为老板,与格力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顺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他个人在新公司中持股51%。
今年4月份从华帝公司出来的经理人姚吉庆,目前也成为了“半个”老板,参股了美加科技下面的威莱数码(中山)有限公司,并亲自任CEO。
同样是今年,原来在江门高路华彩电任职的经理人陆华强与老板黄仕灵“闹翻”,回到老家上海,自立门户,创立了东锐电视。
这里面,有企业内部调整的原因,也有企业不想“肥水”外流的原因,还有经理人自身的原因。不管怎么说,职业经理人当老板,在今年似乎成了一个潮流。
经理人:做事更爽快了
张勇涛说,“我现在是双重身份:既是大股东,又是经理人。”他认为,这是真正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治理结构非常简单,没有一点压力,做事很爽快,工作效率很高。“公司小,反应快,这又是一片新天地。”
经历了职业经理人的酸甜苦辣,如今已是“半个老板”的姚吉庆认为,CEO制度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像他以部分现金和人力资本入股后,在威莱音响中有了充分的话语权,董事会只关注年度预算和新的投资方向。“CEO制度,可以使经理人与企业股东的利益高度一致,让管理更简单、直接、有效。”
姚吉庆说,当CEO决策更快,但压力也更大。“因为惩罚你的不是老板,而是无情的市场。”“这种体制减少了代理成本,提高了决策效率。美国近10年才这样做,这也是让市场给逼出来的。”
陆刃波:职业经理人当老板不是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市场咨询中心副主任陆刃波认为,职业经理人纷纷当老板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土壤不成熟。
一方面资本决定一切,中国还没有像外国那样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矛盾,随着企业的成长而逐步出现。所以,职业经理人当不长。另一方面,也有中国职业经理人自身素质的问题。
所以说,这不是一种趋势,而是中国职业经理人土壤不成熟下的无奈选择。
刘冀生:当老板后也会面临两权分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冀生认为,这是一定历史时期下过度的现象。“它存在着体制、家庭企业以及职业经理人自身三方面的原因。”
现在跑到一个家族企业当纯粹的职业经理人,一般都“呆不长”,因为真正的权力都会留给股东的亲戚。那经理人跑出来后,自己又有点钱的,不如自己当老板。
中国的家族企业还不成熟。像杜邦、沃尔玛也是家族企业,但可以做到世界500强第一或前几位,相比而言,中国的家族企业做不大,比较封闭,相信自己的儿子多过相信职业经理人。
当然,家族企业的壮大、提高,也需要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因为现在中国确实有经理人把公司财产卷走,伤害家族企业利益的现象。所以,方太公司的老板说,“还是交给儿子做放心”。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成熟,在中国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与体制也有一定关系。中国《宪法》里,尚未明确“私人财产不可侵犯”。
那么这一现象到底是不是好事呢?
刘冀生教授认为,家族企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要两权分离;当然,“任人唯贤不避亲”,如果儿子真的很能干,如方太的儿子是从上海交大MBA毕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也未尝不可。
从经理人这个角度看,当企业还是几十个人、100个人的时候,两权合一的确使效率更高;但是当企业成长到像国有大中型企业那样的规模时,两权就必须分离,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他不可能既做细致管理,又制订公司长远战略。所以,当企业长大了,这些转当老板的经理人,同样会面临着两权分离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