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好产品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记者:你们是搞电力的,怎么选择上单晶硅这个半导体项目?
靳保芳:当初电力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搞人员精简,出现了一批富余人员,对精简下来的人员,要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这就逼得我们到处找项目,发展多经产业。曾先后上过几个小项目,但没有大的成功,从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是要有大的作为,一定要上个好项目。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有个"中子嬗变掺杂直拉硅"技术生产单晶硅的项目,产品可用于太阳能发电,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被称为绿色环保产品和朝阳产业,凭这些就可以确定是个好项目。实践表明,作为企业,项目是起点。选个好项目,有个好产品,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记者:你是怎么看准自己能做这个项目的?
靳保芳:首先是我们电力局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其次是我们企业信誉度高。我本人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我局是省文明单位和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这些都是企业软黄金,搞内外合作都很看重这个。第三是生产单晶硅所需的巨大电能有保证,这是电力部门的强项,这些都是我们争取做好这个项目的优势所在。
记者:现在不少企业家觉得办中小企业意义不大,除非与大企业、大行业挂靠或者为他们服务。而你这个小企业却靠小小的单晶硅做成了大文章。
靳保芳:我觉得企业办得好不好也不在于大小,而取决于好的产品、好的机制和好的经营者,只要具备以上三点,小企业就能做大做强。我想过,如果我们当时去和大企业搞合作,我们没有任何谈条件的资本;为大企业服务,也永远超不过大企业的主体地位。别看开始我们的单晶硅规模很小,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照样可以把它做大,不仅可以在中国站住脚,而且可以进而打入国际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听说为了上这个产品,你还有个"三请诸葛亮"的故事。
靳保芳:是有这么回事。当时,担任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副所长的任丙彦教授是开发这项技术的负责人,他又是宁晋人,我知道后就马上去天津找他,提出了合作意向。他一听就拒绝了:"不行不行,一个土得掉渣的县,怎么搞得了高科技东西?"第一次接触就碰了壁。人家不了解我们,猛然提出合作,也确实不现实,但我有信心争取到这个项目,所以第二次我又去了。这次他也没答应,我知道好事多磨。第三次我去,就具体地向他分析了我们电力局上这个项目的几大优势,谈我们的企业信誉、企业实力,谈宁晋的投资环境,充分地表达了我们上单晶硅项目的决心和诚意,最后他总算被我的执著劲打动了,同意来宁晋考察。一直到现在,我们双方都合作得很好。原来他和另一位老师傅只打算在这里干一段时间就回去,现在却留下来长期合作了。
记者:你们不仅跟大学教授合得来,而且与外商也合作得很好。
靳保芳:那是1997年,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硅片供应商--日本松宫半导体技术株式会社社长松宫律夫先生,经过几次来宁晋考察,被我们这里的投资环境、电力保障和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所吸引,另外,引起日方感兴趣的是我们这里的人力成本低,135个人的工资仅相当于日本7个人的工资。决意与我们合作,当年就合资建立了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我们还与香港合资建成了"宁晋赛美港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宁晋阳光电子有限公司"。现在,单晶硅基地旗下共有3家中外合资公司,总资产达2亿多元。
“做成事还要做大事”
记者:不但要干事、干成事,还要干大事,在采访中你的这个特点令人印象深刻,能说说你的思想根源吗?
靳保芳:我3岁丧父,母亲拉扯大了我,母亲一直教育我要有出息,干啥就要像啥。所以我从小就有争第一的信念。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信守这个格言。在农机公司当经理、在电力局当局长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受这种思想驱使。从做单晶硅这个项目开始我就认为,想干大事不在企业大小,只要有雄心壮志就会有追求和奋斗,成功只是迟早的事。
记者:听说你们最近从美国购买了一批单晶硅切割机,当时技术专家有些犹豫,可你却甘冒风险当机立断买下,是有这回事吗?
靳保芳:在旁人看来是冒风险,在我却不是。对单晶硅我分析过,也有行业有景气周期,目前在美国经济大滑坡的情况下,甩卖设备很正常。我经过调查得知,这些设备是因为企业倒闭不得不贱卖的,只有正常价格的十分之一,而且又是我们迫切需要购置的设备,怎么可以不买呢?在原材料采购上也是这样。我让我们的专家设计了一张行业景气度起伏周期表,一次我经过分析周期表,认为已经到了原材料价格的最低谷,是进货的最好时机,于是进了一批,结果事实确实如此。所以企业经营决策需要有胆识,敢于做大事。但是,有识才有胆,否则就是瞎决策。
记者:你们开发配套产品,自行研制方棒切割机,也是本着做大事、争第一的思想吧?
靳保芳:对。我们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解决其它配套产品的制约。比如生产单晶硅需要一种配套产品--石墨制品,这是一种消耗品,一年下来要用很多,购货靠进口,供货没保障,价格也昂贵。我们通过自己研制,不仅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也掌握了其中许多关键技术。方棒切割机是代表世界上的新潮流,国内没有,国外有,但买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创办了电子材料研究所,围绕生产经营中产生的难题搞科研攻关。有了方棒切割机后,我们的产品就可以直接打入国际市场了。现在这种第二代切割机已研制成功,经过试用,效果很好,正在申报专利。
“向世界第一冲刺”
记者:一个不发达的小县城也能将高科技产品做得这么好,居然做成亚洲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可以称你们的企业为小巨人。
靳保芳:不客气地说,到今年底或明年初,在太阳能单晶硅生产上我们将是世界第一。在国产设备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我们在拉晶的水平、同类单台炉的产量和成品率上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做大做强的目的是在产品市场、价格上产生影响,以保持我们的效益和竞争力。现在就有许多外商上门要产品,曾经有一个西班牙公司寻找上门来,要我们的产品,却很遗憾地走了,因为我们产品订单已经预订到2005年了。
记者:你一人身兼电力局局长和几个企业的老总,工作极其繁忙,你的精神动力从何而来?
靳保芳:我自觉智力一般,值得总结的就是奉献精神。记得我在农机公司当经理时,在全国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唯一的县级经理发言,我写的题目是"当好一任经理,造福一方百姓"。我是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的思想上争第一的,我没有什么过多的爱好,也不讲究吃住,但活得非常充实。因为对我来说,为社会创造财富,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至于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归自己是次要的。虽然天天工作很苦累,但我觉得很有乐趣,因为创造价值、财富是我唯一的安慰和追求,也是我不竭的精神动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