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大校长苏宝荣在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河北师范大学校长 苏宝荣

      在举国上下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河北师范大学迎来了百年华诞。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见证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河北师范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海内外校友, 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1996年6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由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河北教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四所院校合并组建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她起源于]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以及1952年和1984年建立的河北教育学院和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校办学历史连续,承绪分明,已有百年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变法图强’、“兴教救国”的时代大潮中,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顺天府学堂、北洋女师范学堂应运而生。一百年艰难创业,几经变迁,从创办初期的“学堂’,到誉满燕赵的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和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从50年代的院系调整,到90年代的合并组建,这几乎是河北乃至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她生动反映了河北师范大学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记录了中国教育由弱变强的真实历史。

      河北师范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历史转折关头,河北师大人都坚定地站在时代的前列。五四运动爆发后,我校大部分校友参加了爱国游行和总罢课。l919年9月16日,由天津学联和爱国同志会共同发起的、共产党诞生之前北方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觉悟社宣告成立,第一批20名社员中我校校友就有9人。1935年,我校以康世恩、郭清等为代表的校友参加了“一二·九”爱国运动,郭清校友在斗争中为国殉难。百年风云,河北师大的莘莘学子胸怀报国壮志,遍布大江南北、神州内外,为祖国奉献了美好的年华。

      河北师范大学的百年,名师荟萃,桃李芬芳。著名作家曹禺、萧乾,画家李苦禅、孙其峰、音乐家丁善德,社会活动家萨空了等曾在我校执教。一百年来,河北师范大学已为国家培养了1 6万余名优秀人才,其中有老一辈革命家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杨秀峰、康世恩等,有学界名人梁漱溟、张申府、汤用彤,有中科院院士严陆光、郝柏林等,有著名作家王蒙,也有在国际大赛中为国争光的许绍发、蔡振华等著名运动员、教练员。更有数以万计的品德高尚、学业精深的人民教师,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在这里,请允许我向在座的各位校友,并通过你们向海内外所有的河北师大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岁月沧桑,百年峥嵘。河北师范大学始终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秉承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才,铸就了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探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学术传统,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这种优良的传统与校风凝聚和融注了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心血和智慧,是河北师范大学百年历史的深厚积淀,是师大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河北师范大学未来发展的力量源泉。

      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合校六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拓宽办学思路,调整办学理念,突出自身特色,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目前,学校设有研究生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17个二级学院,拥有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51个本科专业,7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科专业覆盖理、工、文、史、经、法、管理和艺术八大门类,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22924人,研究生1276人,成人教育学生28838人,成为全国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受到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的关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长期以来,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全校现有专任教师1650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燕赵学者岗位专家1名,国家和省级以上各类优秀专家83名,教授203名,副教授708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60名,教育硕士指导导师65名,学校始终坚持了“以一流师资,办一流大学”的指导思想。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复合型人才”的育人目标指导下,构建了以综合性、实践性、现代性和选择性为基本特征的课程体系,启动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校园网建设的基础上,建成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着力实现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合校以来,学校承担教育部教改课题8项,省教改课题21项。获国家优秀成果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30项。

      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出发,河北师大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并举,将科研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我校自1989年至1998年十年间,被SCI收录科技论文119篇,在全国高校中居第72位,其中1998年和1999年我校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分别为26篇和34篇,在全国高校中分别居第62和49位。另据2001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对2000年SCIE收录的论文统计,我校论文被收录70篇,位居全国直校第44位。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厅局级以上研究课题46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142项。学校部分科研成果已进入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行列。孙大业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马力耕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为我省和我校赢得了荣誉。

      学校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比利时等十几个国家的20多所院校建有校际交流关系,对外交流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国际影响不断增强。

      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以此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全校教职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学校办学水平与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呈现出“三大一增强”的办学优势,即:形成了大的师范教育体系、大的教育规模和大的教育环境,整体办学实力得到增强,已经开始走上持续发展的轨道。

      时光荏苒,物换星移,如今的河北师大已由当年数十人的学堂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学科门类齐全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河北师大的发展和壮大,不但凝聚着全校师生的心血与汗水,更离不开党和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离不开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在此让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百年创伟业,同心向未来!回顾历史,我们深感欣慰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满怀。根据我校《整体建设和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l0年远景目标纲要》,“十五”期间,我们要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结合;要在不断强化现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促进多学科的交又融合,以适应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跨入新世纪的河北师范大学将以百年校庆为契机,发扬光荣传统,突出办学特色,发挥整体优势,以实施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为主线,建设开放的高师运行机制,将河北师范大学建设成教学科研型、综合性、高水平、有特色的新型师范大学,进入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

      名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新世纪、新起点,我们要认真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推进教育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教育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广大海内外校友的关心与支持下,弘扬传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实现河北师大的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在新的百年,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