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六一”:童年歌声 记忆悠长

“六一”,又到了孩子们的节日。不知何时起,我们早已告别了那些蹦蹦跳跳的年代。忆往昔,总觉得童年的岁月离我们很远 ,就像是上辈子的事情;但同时,它们又离我们很近,仿佛就在昨天。我们一天天长大,童年的记忆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尘封在心底。只是,不知不觉地,我们仍会哼唱起那些歌谣,仿佛穿越了时光,又回到了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开始阅读

动画片主题曲:《黑猫警长》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精明。耳朵竖得象天线,听着一切可疑的声音。你磨快了尖齿利爪到处巡行,你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安宁。啊啊啊,黑猫警长;啊啊啊,黑猫警长。森林公民向你致敬,向你致敬,向你致敬。 脚步迈得多轻健,透出侦探家的精明。虎视耽耽查敌情,留下威武矫健的身影。你磨快了尖齿利爪到处巡行,你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安宁。啊啊啊,黑猫警长;啊啊啊,黑猫警长。森林公民向你致敬,向你致敬,向你致敬。”
    你知道么,《黑猫警长》的主题曲居然叫《啊哈,黑猫警长》,曲调欢快、节奏轻松。至于主题曲的演唱者,就是那个上过春晚,唱过《哎呦妈妈》《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沈小岑。30年后,黑猫警长再次登上银幕,依然魅力不减,引得不少80后集体怀旧。

《葫芦娃》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叮当咚咚当当,葫芦娃,叮当咚咚当当,本领大,啦啦啦啦。”
    《葫芦兄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原创出品的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第二个繁荣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至今已经成为中国动画经典。其主题曲歌词不多,却相当有生命力,传唱至今。

《小龙人》

“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我是一条小青龙(小青龙 小青龙),我有许多小秘密(小秘密 小秘密),我是一条小青龙(小青龙 小青龙),我有许多小秘密(小秘密 小秘密),我有许多的秘密,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大家最熟悉的这首歌其实是《小龙人》的片尾曲,名字叫《我是一条小青龙》。电视剧的情节有很多已经遗忘,只记得小龙人的妈妈最后变成了一块石头,还伤心地哭了好一阵子。不过这首片尾曲,却是刻在了脑海中,挥之不去。

《白龙马》

“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什么刀山火海什么陷阱诡计,都挡不住火眼金睛的如意棒,护送师徒朝西去。白龙马,脖铃儿急,颠簸唐玄奘小跑仨兄弟,西天取经不容易,容易干不成大业绩。什么魔法狠毒自有招数神奇,八十一难拦路七十二变制敌,师徒四个斩妖斗魔同心合力,邪恶打不过正义。”
    这是1999年版动画片《西游记》的片尾曲,词作家是张黎,《亚洲雄风》《我和我的祖国》《篱笆墙的影子》《山不转水转》,他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并经久不衰。

《舒克和贝塔》

“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开飞机的舒克。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开坦克的贝塔。 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勇敢的舒克,聪明的舒克。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勇敢的贝塔,聪明的贝塔。自己的路,自己走,谁需要我们帮助,只要叫声“舒克贝塔”。开飞机的舒克,爱劳动的舒克;开坦克的贝塔,爱友谊的贝塔。这就是好样的:舒克贝塔!”
    想当初,开着飞机和坦克的两只老鼠太拉风了。每次听主题曲,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舒克舒克舒克舒克……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分不清到底舒克、贝塔重复了几遍,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哪个是舒克、哪个是贝塔。

关于学习和成长的歌曲:《童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隔壁班的那个男/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心里初恋的童年。”
    说到童年的灿烂回忆,罗大佑的这首《童年》就不得不提。创作《童年》的时候罗大佑正在医科大读书,粉笔、黑板、便当、课桌……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没心没肺的歌词,总会让人有点酸楚,有些感伤,那个充满幻想、爱玩、迷迷糊糊的孩子仿佛说的就是自己。

《上学歌》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这是一首流行于五六十年代的儿童歌曲,它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走过童年时代。每天早上,背着小书包,跟小伙伴吵吵闹闹地去上学,不自觉地就会哼唱起这首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境,这首歌诞生在那个讲求奉献的年代,饱含在这简单而质朴的旋律中的是无数老去的孩子们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小二郎》

“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哟,没有学问那无颜见爹娘。啷里格啷里格隆咚锵,没有学问那无颜见爹娘。”
    1996年收录在《校园青春乐》中的这首《小二郎》,向来是小时候的励志歌曲,每次听到总有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激情,尤其听到“没有学问那无颜见爹娘”这句,总会想到父母的殷殷期盼。

《一分钱》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简单直接的歌词应该是孩子们能接触的最早的道德教育的歌曲了,拾金不昧的教育在儿歌中就完成了。
    1964年的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向著名作曲家潘振声约稿,请他写一首赞扬“好孩子”的歌。收到约稿信后,潘振声想到他在宁夏看到的孩子们拾金不昧和回家时与警察叔叔告别的温馨场面。此时正是硬币在社会上大量流通的时候,于是他便创作了歌曲《一分钱》。

关于家庭和亲情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电影《苦儿流浪记》是香港导演卜万苍于1958年根据法国小说家Hector Malot的《苦儿流浪记》改编所拍摄的家庭伦理经典名作,作为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由被称为香港的秀兰邓波儿的童星萧芳芳演唱。而1988年拍摄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又一次把广为流传的《世上只有妈妈好》作为了主题歌。几十年过去了,这首歌仍在被演绎着、被传唱着……

《小螺号》

“小螺号,嘀嘀嘀吹,海鸥听了展翅飞。小螺号,嘀嘀嘀吹,浪花听了笑微微。小螺号,嘀嘀嘀吹,声声唤船归啰。小螺号,嘀嘀嘀吹,阿爸听了快快回啰。茫茫的海滩,蓝蓝的海水。吹起了螺号,心里美。”
    这是一首由王付林作词作曲,程琳演唱的儿童歌曲。虽然曲调高了点,却不影响孩子们对它的偏爱。唱着小螺号,仿佛看到了大海和海鸥,虽然没有一个出海的爸爸,却能感受到如山的父爱,每次唱起,心里总是暖暖的。

《爷爷为我打月饼》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爷爷是个老红军呀,爷爷待我亲又亲呀,我为爷爷唱歌谣呀,献给爷爷一片心呀。”
    《爷爷为我打月饼》又名《八月十五月儿圆》,是八十年代初拍摄的故事影片《啊,摇篮》中的插曲,写的是战争年代我军后方一个托儿所里的故事,歌曲简朴明快,天真活泼,孩子们唱着唱着,还以为爷爷睡着了呢,而爷爷却在着亲切动人的歌声中长眠了。

歌声悠悠,记忆绵长:《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这首由刘炽先生作曲,乔羽先生作词,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的歌曲,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横跨半个世纪,影响了足足三代少先队员。

《鲁冰花》

“啊……啊……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妈妈的心呀鲁冰花。家乡的茶园开满花,妈妈的心肝在天涯,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它是1989年同名电影的主题曲,原唱为曾淑勤。在199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甄妮和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小朋友们合作表演了这首歌,一夜之间,《鲁冰花》风靡中国大陆,成为流行歌曲中歌颂母爱的经典名曲。尤其是小朋友们演唱的部分,当时的孩子们几乎人人都会唱两句。

《摇太阳》

“摇来摇去摇碎点点的金黄,伸手牵来一片梦的霞光,南方的小巷,推开多情的门窗,年轻和我们歌唱。摇来摇去摇着温柔的阳光,轻轻托起一件梦的衣裳,古老的都市,每天都改变模样,年轻和我们奔放。我们一起来摇呀摇太阳,不要错过那好时光,心儿随着晨风在蓝天上飞翔,太阳下是故乡。”
    小时候还不是特别理解歌词,只是觉得旋律很好听。当时这首歌也算是红遍了大江南北,大街小巷都在传唱。对了,还有一首歌叫《种太阳》,想想觉得满天的太阳岂不要热死了。

《采蘑菇的小姑娘》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冈。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她采的蘑菇最大,大得像那小伞装满筐。噻箩箩哩噻箩箩哩噻,噻箩箩哩噻箩箩哩噻,噻箩箩箩噻箩箩箩噻箩箩箩噻箩箩箩哩噻。”
    这首歌写于1982年,首唱是歌唱家朱逢博,后靳小才演唱后受到人们的欢迎,也是一首经典的中国儿童歌曲。当时唱这首歌时就觉得好玩儿,尤其是后面“噻箩箩哩噻箩箩哩噻”,欢快的节奏使整个人都快乐起来。

《歌声与微笑》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明天明天这歌声,飞遍海角天涯,飞遍海角天涯。明天明天这微笑,将是遍野春花,将是遍野春花。”
    它由谷建芬作曲,王健作词。1986年,第一届上海电视节上,《歌声与微笑》作为一个演出节目在上海滩一炮打响,一夜之间,这首朗朗上口的歌传遍大街小巷,也因此被定为电视节的会歌。而在198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小朋友的热情演唱和当场对现场教师的尊敬和爱戴,更体现出了青少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风车》

“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起快乐的小伙伴。大风车转啊转悠悠,快乐的伙伴手牵着手,牵着你的手,牵着我的手,今天的小伙伴,明天的好朋友,好朋友。”
    《大风车》节目陪伴了我们整个童年,鞠萍姐姐、董浩叔叔、金龟子和曾经还是大拇哥的何炅,都是我们童年里不可或缺的小伙伴。而它的作曲孟卫东,则是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这首短短十六秒的乐曲自从1988年3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至今没有更换过,孟卫东也因此被人们誉作“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

《丢手绢》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多少个课间,我们围在一起,边唱着《丢手绢》边做着游戏。由著名音乐家关鹤岩作曲,鲍侃作词的这首儿歌可谓是儿歌的经典。它是鲍侃在延安保育院工作时为孩子们创作的,没想到经过关鹤岩同志于1948年谱曲后竟传唱至今。(新华网河北频道综合整理)

Copyright © 2000-201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一页 下一页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