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药集团是由河北制药、石家庄第一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于1997年8月联合成立的。石药集团近年来在全国众多的医药企业中脱颖而出,卓有成效的企业形象宣传“做好药,为中国”使其名声雀起。2000年销售收入达36亿元,在全国处于前列。截至今年5月份,石药集团总资产已达47亿元人民币,现青霉素每年生产3500吨,仅次于华北制药厂;维生素C产能1100吨,仅次于东北制药总厂,形成了以抗生素和维生素等6大类上千种产品的生产规模。
石药集团的技术创新
石家庄制药有限公司是我国医药行业首家通过强强联合组建的特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主导产品青霉素、维生素C产量居全国第二,7-ACA、头孢C等7种产品的产量居全国第一,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和质量指标一直稳居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1999年石药集团实现利润1.86亿元,比集团成立之初翻了一番。
新成立的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是由原石药集团石家庄第一制药厂和石药集团新药有限公司合并而成,新公司拥有资产5.7亿元。公司成立之后重视技术创新,年产值达9亿多元,销售收入7.2亿元。欧意药业的诞生,是石药集团大步跨向品牌经营战略道路的里程碑,是石药集团决心将“欧意”推为“中国口服抗生素第一品牌”的巨大决心的体现。从中可以看出,新公司的成立,是石药集团为延续经过一年多运作的“欧意”品牌并将之上升为企业品牌的一个新举措。
石药集团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丁苯肽即将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由欧意药业全力推出,同时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正在研发的降糖药、降脂药、消化系统治疗药等十几个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也将分别在近三年内陆续上市。
石药集团拥有大中专以上技术人员4500多名,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硕士43人,博士8人,有三名是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博士后。近年来石药集团把新产品开发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喊出了“科技就是利润”的口号,从制度、资金、人员等方面向科技一线倾斜。为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石药集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给招聘的科研人员无偿提供住房、电话和数万元安家费,有博士学位的还可享受由公司提供的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科研开发实行课题承包制,成果与所创造的效益挂钩。
如今,石药集团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依托技术进步,实现企业发展从规模增长型向科技增长型的转变。
石药集团的战略选择
一组数字很能说明石药的成就:2000年石药实现不变价产值52亿元,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3.5亿元,利润2亿元。与组建之初相比,增长率分别是147.6%、111.8%、133.3%和101.1%。
石药创造了石家庄国企改革的奇迹。
有人评价,蔡东晨之于石药,犹如柳传志之于联想,倪润峰之于长虹。这话并不夸张。1997年8月石药挂牌时,下属的河北制药、石家庄一药、二药和四药这四个子公司,无论是经济效益、人员素质、资产质量还是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差别很大。蔡东晨上任后,对下属38家企业进行合并管理费用,理顺了上市与非上市公司的产权关系,整合了产销关系。在集团管理高层,建立起董事会、经理层和党委会三权分立的管理构架。集团5位副总推到子公司担任一把手,对原有职能进行了优化重设,普通管理层削减三分之一以上。在管理层推行年薪制,薪酬直接与业绩挂钩,经理完成任务,年底可以拿到六位数的奖金。四年来,石药以“做好药,为中国”为口号,打造出了一个强势品牌。
石药对董事会进行了改组,设立了三个隶属于董事会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企业财务审计;薪酬委员会负责经理层业务考核;决策委员会负责企业决策。企业管理层划分为法人代表、决策和执行三个层面,把执行机构职能放大,蔡辞去总经理一职,从具体事务中抽出身来专心于重大决策。今年以来石药决策层出台了几项重大措施,上半年,企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利税增长88%,利润增长182%。证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已经见到了成效。
石药按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制药企业第三,但却是前10名中惟一一家没有在A股上市的企业。尽管子公司中国制药在香港上市几年来,为石药共融资超过6亿,但石药仍决定,从今年开始为上市做前期工作,力争2003年发行A股。目的不仅是为了融资,也为了推进企业股份多元化。
做出这一决定的背景原因是入世在即。国有企业与国外公司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不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多数企业家拿工资,不能持股。而国外利用股权和期权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假设入世后一有外国公司在石家庄开设药厂,看中了某位企业家让他去做经理,许以10%的股权,500万的年薪?这种诱惑,可能有人不会拒绝。这样国企里培养的优秀人才,入世后有可能不少人被挖走。国有资本一股独大,不仅吸引不到资金, 更留不住人才。
蔡东晨说,如果石药再与A股失之交臂,融资能力将逐步萎缩,石药也会从一流企业变成三流企业。因此,股份必须多元化,石药必须上市。
石药集团的入世对策
中国生产的西药几乎全部是仿制,专利权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入世后要交纳巨额专利使用费。中国的制药企业面临的将是重量级的竞争对手,有人预测,这将导致国产西药价格平均上涨四倍。
我国制药企业总体上是小而散,核心竞争能力欠缺。入世之初,将会有一大批企业死掉。有分析人士认为,最后只能剩下十几家企业,其余的将通过破产、重组、被兼并收购等方式退出。这样算下来,存活率还不到1%。
石药的命运会怎么样?石药老总蔡东晨对此很有信心。首先,石药主导产品是抗生素、维C等原料药,这些产品国外公司一般已经不再生产,因此受冲击很小。其次,石药多年来斥巨资建起了庞大的网络,国外公司进来后不会重复再建,因为成本太高,石药可以利用这些网络搞代理。第三,石药拥有两个“核武器”:一是7-ACA产品,国内独一无二,世界产量第一;二是将于明年上市的国家一类新药丁苯酞,这是中国第二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西药,保护期达12年。也就是说,12年内石药将垄断丁苯酞的生产,预计每年丁苯酞的销售收入不少于20亿元,12年就达240亿元。
石药计划打出一套有分量的组合拳:一是进行体制改革,进一步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力争在2003年以前实现A股上市;三是确立丁苯酞和7-ACA这两个“核武器”产品在市场上的霸主地位。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实现从生产型企业向营销型企业的转型,到2005年达到销售收入100亿元,上市公司市值100亿元。双百亿的规模可以让石药增强抗风险能力。
关于入世后如何“与狼共舞”,蔡东晨讲了一个故事:美国一家公园把50只狼和50只鹿关进了封闭的园内搞生存实验,一开始狼吃鹿吃得不亦乐乎,膘肥体壮。随着时间的推移,活下的鹿奔跑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而且种群越来越多元化,而狼不得不打足精神才能维持生活。最后,狼的数量并没有多大增长,鹿的数量增长了,两者实现了动态平衡。我国企业入世后也将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从大批死掉到逐步学会在竞争中生存。对于石药来说,首先要“体格健壮”,成为一只善于奔跑的鹿,不被吃掉。在与外国公司的竞争中,更要力争成为一只虎,不但不怕狼,还要吃掉狼。
石药集团秉承“做好药,为中国”的企业理念,以“卓越品质,超值服务,用户至上,义利共生”为经营宗旨,全心全意致力于群众的健康事业。该集团拥有粉针、水针、片剂、胶囊、大输液等八大剂型近千个品种的生产能力,形成了青霉素、维生素C、半合成抗生素等八大专业生产基地,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7.8亿元,员工13000人,成为了石家庄大型支柱企业集团之一。
石药集团为适应“入世”后所面临的全新竞争环境,加快调整步伐,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了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主体,构建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母子公司体制。该集团将以更多、更新、更好的药品奉献社会,努力将自己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现代化大型制药企业集团。(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