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结束语——十二点建议

    (一)应抓紧推出石家庄“中国药都”名片与品牌 加入WTO后,以制药业为支柱产业的石家庄,要想把自己的品牌打到国际市场上去,在世界制药行业形成自己的“名片”,建设石家庄“中国药都”刻不容缓。如果这个机遇一旦失去,不仅会对石家庄的药业发展形成不利局面,甚至会影响整个石家庄的长远经济繁荣。石家庄应尽快成立专门的“中国药都”组织与研究机构,利用现代化的药业网络整合石家庄的制药资源,进一步开拓药业市场,把石家庄“中国药都”打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去。
  (二)举办新闻发布会 为建设石家庄“中国药都”,有关部门应举办新闻发布会,对石家庄多年来在制药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经验进行广泛宣传。如石家庄抗生素原料药的生产规模已占到国内二分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占到三分之一强;青霉素、V C产量稳居国内头把交椅;链霉素、土霉素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石药7—ACA、头孢C等7种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等等。
  (三)举办专家研讨会 可以考虑邀请国内外著名药学、生物学等方面的专家前来石家庄,专门研讨石家庄建设“中国药都”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石家庄药业面对入世该怎么办?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作为建设石家庄“中国药都”的重要参考。
  (四)药业重组刻不容缓 制药企业是十分典型的规模效益型产业,只有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才能在研发投入上加大力度。多年来,石家庄制药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已造成医药企业多、小、散、乱,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许多县都有自己的制药企业,如今大大小小有100多家,制药企业数量多,规模效应难以实现。中国入世后,国外许多实力强大的规模药业集团竞争势头强劲,而石家庄的药业如华药、石药等虽然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但面对整个国际市场,无论从企业规模及整个实力,都是微不足道的,因而药业间的重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五)打出石家庄药业品牌和理念文化 石家庄的制药业虽然比较发达,可是品牌却打得不响,这与建设石家庄“中国药都”极不相称,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石家庄药业品牌的整体策划。因此,石家庄应加大药业品牌的整体策划,让华药“华北”牌、石药“做好药,为中国”等药业品牌和制药理念文化,不仅在国内而且要在国际上叫响。
  (六)创新是制药业的灵魂 石家庄制药业迅猛发展,除了保持原料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优势外,生物制药和中药现代化也异军突起,尤其是石药的迅速崛起令整个医药界所瞩目,民营企业石家庄神威药业、以岭药业的发展也卓有成效。这一切成果,关键是石家庄的制药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了技术改造与创新步伐,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才得以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因此,在未来制药业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七)建立自己的药业营销网络 营销对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神威大药房的连锁经营火爆石家庄就说明了这一点。那么,制药企业如何抓好营销?
  ——建立一个商业销售网络系统。市场进一步细化和个性化是新世纪市场发展的趋势,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备细化和个性化的营销能力。
  ——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营销队伍。人力营销是最真实的销售力。智慧资本已上升为第一位的资本,而智慧资本的源泉是人,因而建立一套以企业员工为核心价值的、有活力、有序的人力资源系统,是开展人力营销的关键。
  ——建立电子商务系统。企业全面实现电子商务,就可以把自己的形象、信息、产品直接显示在客户面前,也可以迅速吸纳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市场的动态。
  ——营销策略是企业营销的最后赢家。市场已进入理性经营的时代,竞赛的规则日益完善,竞争更趋激烈。科学化的营销策略必须兼顾企业、销售人员和经销商三者的利益,符合市场营销管理的客观规律。
  ——培养企业品牌、发展连锁经营是企业营销的生命力。品牌维系终端药店的可信性。连锁经营的实质是企业品牌的经营与扩张,只有自身品牌经营得好,才能有企业的向外扩张。在一个注重品牌消费的时代,在连锁扩张的过程中,要时刻注重连锁体系的品牌经营。
  (八)加强管理是永恒的主题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能促使人力智慧充分发挥。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管理在业务队伍建设上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或者制度不健全,或者落实不到位,或者考核不严格,造成业务队伍松松散散,不能真正发挥积极性,造成工作业绩低,严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制药企业应该进一步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从生产型企业向营销型企业的转型。石药的体制改革值得借鉴:在集团管理高层,建起了董事会、经理层和党委会三权分立的管理构架;集团5位副总被推到子公司担任一把手,对原有职能进行了优化重组,普通管理层削减了三分之一以上;在管理层推行年薪制,薪酬直接与业绩挂钩,经理完成任务,年底可拿到6位数的奖金。
  (九)重点发展中药和生物制药 中医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瑰宝。据不完全统计,在每年160亿美元的国际中药市场销售额中,我国仅占3%的份额,而且大部分为原料药和保健品,其余97%的份额被日本、韩国、泰国、印度等国家占据。据神威药业、以岭药业等近年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生产中药产品,倍受市场青睐。中药是祖国传统的药业,发展中药在国内有优势,更可以与国外抗争。华药是省内第一家实现生物技术药品产业化的大型医药企业,华药金坦公司集中了国际最先进的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用一流的设备生产一流的产品,生产的吉姆欣、吉赛欣、济脉欣和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等多个基因工程药品,已成为华药角逐国际生物药品市场的拳头产品。
  (十)加紧培养石家庄制药企业的“领袖式企业家” 华药的吕渭川、石药的蔡东晨、神威的李振江、以岭的吴以岭等,都是中国制药行业优秀的企业家。但究竟谁是石家庄制药企业领袖式人物?杰出的企业家,会把整个行业的发展打向世界、推向顶峰。如海尔的张瑞敏,可以说是中国甚至世界家电行业的领袖人物,他把海尔的产品卖到了全世界。在中国和石家庄制药行业,也需要这样的“领袖式企业家”。
  (十一)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 我国加入WTO,对高级人才如精通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科技人才、精通中医药理论和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通晓国外药品法规和市场营销的管理与专家人才、精通中医药理论和生物技术的学术带头人等,都是非常缺乏的人才。另外,入世后,国外许多大的医药企业或是要投资中国医药行业的经营业主,或是要寻求合作伙伴,只有拥有一批专业,才能便于双方达成协议或进行广泛领域的合作,还可以将石家庄“中国药都”的名片,输入国外的众多国家和地区。因此,应把人才的培养纳入医药产业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轨道,政府应该鼓励学生报考中医药等领域的研究生,甚至可以在国外申办中医药高等学校,以普及中医药知识,建立起广泛的群众基础,最终实现中医药产业的振兴和确立石家庄“中国药都”的地位。
  (十二)深层策划和包装石家庄整体形象 石家庄建设“中国药都”是基于这个省会城市的强势支柱产业——制药业的基础之上的,这个举动能够张扬城市的个性,对消费者、投资者有一个导向作用。但“药都”的提法,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有局限性,不足以反映整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如考虑到这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等因素,建设“绿色药都”,在某种意义上也有一定的道理。受此启发,如果能够进一步提升石家庄城市档次、丰富其内涵,使石家庄声名远扬,并一定程度上体现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提法,均可以进行比较选择,进而升华石家庄城市的整体形象。
  (全文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