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地势地貌
自然气候 地理位置
特色产品 自然资源
文化古迹 历史人物
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1949年有耕地1293000亩,占全县总面积73.99%,人均3.39亩。1949年后,随着国家、集体个人的地面建设占用土地的增加,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到1988年耕地减少为1101793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3.05%,人均1.85亩。从1949~1988年,每年平均减少耕地4902.74亩。

  土壤的多样性导致土地资源质地不一。总的来说,县境内土壤酸碱度中性的居多。PH值6.5~7.0的占91.2%,7.0以上的占8.8%。土壤中微生物可正常繁殖,化肥、农药能正常发挥作用。大部分土壤物理性状好,宜耕作。除洼地外,60%以上土地排灌皆宜,农作物适应性广。也有养分含量偏低,缺磷、少钾、低氮的问题。全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6766%,耕地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1.5493%,相当于全国土壤有机质分级的四级。中部平原的潮土和盐化潮土有机质含量只有0.9761~1.3153%之间,耕层全氮平均含量为0.1019%,碱解氮为53.5ppm,分别相当于全国养分分级的第四级和第五级。土壤耕层速效磷平均含量为单体磷4.99ppm,一般在3~5ppm之间,相当于全国磷素养分分级第五级。南部洼地,土壤耕层速效磷含量多在3ppm以下。钾素(KO)平均含量为67.2ppm,相当于全国钾素养分分级的第四级,属钾素含量偏低的地区。

  全县土地资源划分为4个区域。

  北部丘陵区 面积139.96平方公里。区内为褐土,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易旱。PH值6.5~7.0,有机质1.1%左右,全氮0.05~0.09%,碱解氮一般50~70ppm,速效磷2~5ppm,速效钾60~80ppm。宜发展水果,林下种杂粮。但需封山育林、育草,搞水土保持措施。广开水源。

  中部平原区 面积449平方公里。区内为草甸褐土、潮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易耕。PH值6.5~7.0,绝大多数有机质在1.1~1.3%,全氮0.8%左右,碱解氮20~60ppm,速磷2~5ppm,速钾30~80ppm。宜粮、菜,宜两茬种植。

  西南、南部低洼区 面积372.63平方公里。区内大部分为脱沼泽化潮土,土质粘重,多有姜砂障碍层,地下水位高,部分耕地有季节性积水。PH值6.5~7.0左右,有机质1~2%,全氮大部分在0.06~0.12%,碱解氮30~50ppm,速磷1~4ppm,速钾多在30~50ppm左右。区内有10万亩宜苇地,多数宜发展水稻。清雍正年《畿辅通志》四十六卷有玉田营稻田的记载。“玉田县……雍正六年,县治西南曲(渠)河头等处,营治稻田共五十八顷四十五亩……雍正十一年县治东南罗毕(卜)窝等处,营治稻田二百三顷十三亩九分”。只要适当开发地下水,注意涵养地表水,发展水稻、苇田、红麻是大有可为的。

  还乡河沿岸轻度盐碱区 面积156.41平方公里。区内大部为盐化潮土,PH值7.5~8.5,

  宜植棉。沿河一公里内为褐土化潮土,有机物含量1.09514%,PH值7.0,全氮0.0834%,碱解氮50~60ppm,速磷5.2ppm,速钾70ppm,质地松软,易耕作,适应各种作物生长。

  (二)水 资 源

  地表水 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全县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7.68亿立方米,其中丰水年降水总量8.72亿立方米,平水年7.9亿立方米,枯水年5.46亿立方米,特枯年4.54亿立方米,降水总量中,59.9%消耗于流域蒸发,20.6%渗入地下,19.5%形成地表径流。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493亿立方米,折合地面径流深128毫米。其中丰水年地表径流量2.016亿立方米,平水年径流量1.012亿立方米,枯水年径流量0.426亿立方米。

  按河系分析产水量,骨干河道有蓟运、还乡、兰泉、双城4条。总汇入面积1242.2平方公里(包括客水汇入面积77.2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产水量为7.6亿立方米。全县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12.9万立方米,人均占有产水量300立方米。蓟运、还乡为界河,县内河道源短流近,加之产水集中于6~8月,难以调控,可利用量甚微,只有还乡河在平水年有可利用水量0.0276亿立方米,双城河下游,洼地河渠平水年可蓄水0.15亿立方米。水库汇入面积17.7l平方公里,产水量0.0273亿立方米,由于建在裂隙灰岩区,均系漏库,只能起到缓洪削峰作用,而不能蓄水。过境水(包括河槽基流,水库分成)共0.71亿立方米,可用而不可靠。

  地下水 县境北部石灰岩丘陵区褶皱断裂、节理发育,具备了良好的通水、贮水构造。初步估算年涌水量为0.03亿立方米。平原第四系发育,大部分地区含水层渗透性强,多年平均补给量为1.58亿立方米。其中丰水年1.91亿立方米,平水年1.48亿立方米,旱年为1.21亿立方米,特旱年为0.93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开采量主要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民用水。一般年份可开采资源为1.41亿立方米。

  地下水的分布,由于含水层组岩性,从东北向西南基本上是比较厚的卵砾石、砂砾石(亮甲店、虹桥一带)→卵砾石夹砂(蛮子营、鸦鸿桥一带) →完全砂层(窝洛沽、石臼窝一带)变化,相应地下水富水性也是从东北向西南由富→中→弱变化,随之宜井深度按浅(40m) →中 (80m) →深(150m以上)变化。

  (三)生物资源

  饲草植物:山丘有40余种,分属16科。其组成草场植被的各科属植物种类及其重量比,分别为:禾本科9种,占72.2%;菊科9种,占1.1%;豆科5种,占8.6%;其它科17余种,占18.1%。

  全县山丘草场计33540亩,分黄背草和羊胡子草两个群落。黄背草群落阳坡、阴坡、半阳、半阴坡均有分布。面积32913亩,占山地草场面积的98.13%。草种有黄背草、白羊草、盐芦子、野古草等,覆盖度40~75%,优势种高度40~80厘米。羊胡子草群落分布在山阴坡,面积627亩,占山丘草场面积的1.87%,草种有羊胡子草、白羊草、委陵菜、盐芦子、狗尾草等,覆盖度45~75%,草平均高度30厘米。

  按河北省《草场资源调查规程》(草案)规定标准,有三等五级草场1441亩,占山地草场面积4.3%;五等四级草场5061亩,占15.09%;五等五级草场16527亩,占49.28%;五等六级草场10367亩,占30.91%;五等七级草场144亩,占0.42%。草场等级低,产量少,质量差。1982年测算,可产鲜草2385万斤,按羊单位日采食5公斤,利用率70%计算,可养羊9148只,平均载畜量9.1羊单位/百亩。

  平原、洼地饲草植物100种以上,其中水生的约13种以上,分布广,面积大,有开发利用价值,可养鱼、喂猪。禾本科在39种以上,主要有碱芦、白羊草、狗尾草、荆三棱、稗等。可放牧和储备干草。豆科14种,有豌豆、野绿豆等,是天然蛋白质来源,应开发利用。其他饲草植物34种,有猪毛菜、地肤、委陵菜、灰绿藜等。

  水土保持植物:其数量约有30余种,主要有小叶鼠李、土庄绣线菊、酸枣、黄榆、荆条、胡枝子、红花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小叶白腊、多花木兰、叶底珠、山杏、山桃、杜梨、火炬树、葛藤、柽柳等。   园林植物:山丘有31种,以蟠龙枣、银杏最珍贵。蟠龙枣造型扭曲弯转,如大龙舞爪,变化奇妙,是制造盆景的珍品,园林点缀的稀品。平原、洼地园林植物约有15种,柽柳、马蔺较珍贵。

  油料植物:山丘有30种,分布零星、数量小,有发展前途的有胡桃楸、栾树、臭椿、小花糖芥、葎草5种。胡桃楸出油率70%,人可食用。栾树出油率50%,为工业用油。平原、洼地约25种,有发展前途的有臭椿、小花糖芥、葎草、野西瓜苗、播娘蒿、翅碱蓬、野大豆、小花鬼针9种。臭椿、小花糖芥含油40%,为工业用油。

  药用植物:有103种(1983年医药资源调查),分属66科12属。药用价值较高的有马齿苋、萹蓄、蒺藜、委陵菜、酸枣、紫花地丁、益母草、野薄荷、车前、苍耳、大刺儿菜、小刺儿菜、蒲公英、败酱草、旋覆花、牛筋草、菟丝子、地瓜儿苗、苘麻、蛇床、地榆、叶下珠、白头翁、老鹳草、荆条、柴胡、罗布麻、罗藦、泽泻、防风、丹参、半夏、远志、透骨草、玉竹、山药、山桃、山杏、徐长卿、大画眉草、鳢肠、雨久花、柽柳42种。

  此外,还有编织、造纸、纤维植物、栲胶和染料植物。   药用动物:哺乳动物有蝙蝠,其粪“夜明砂”可入药;刺猬皮可入药,獾油治烫伤。两栖动物有蟾蜍,产蟾酥,旧为县特产。爬行动物有蛇,蛇蜕可入药;“鳖甲”、甲鱼子(俗称王八蛋)均入药。软体动物有蚌类、牡蛎,肉、壳均入药。节肢动物全蝎、螳螂子、蜂窝、蝉蜕均入药,环节动物蚯蚓,干制品入药。

  食用动物:鸿雁、白额雁、绿头鸭、绿翅鸭、花脸鸭、鹌鹑、大鸨、鲤鱼、鲫鱼、锰鲦、赤眼鳟、鲢鱼、鲩鱼、刀鱼、鳡鱼、麦穗钱、鲂鱼、嘉定鳅蛇、帕氏鳅蛇、泥鳅、鳢鱼、鲶鱼、鳝鱼、鳖鱼、青虾、草虾、牡蛎、河蚌、河蚬、田螺等,肉均可食。   皮毛动物:黄鼬、北狐、麝鼹、欧兔、绿头鸭、绿翅鸭等,皮毛珍贵。

  (四)矿物资源

  煤炭:林南仓矿区位于县城南60°,西直距11公里(现已正式开采)。西李庄位于县城南60°,西直距15公里(未开采的勘探区)。两矿主要是气煤和化工用煤及配焦用煤。在综合利用上有铅土矿,其厚度3-5米,质量一般。林南仓矿共含煤8-12层,可采煤8层。煤层厚度0.15-16.43米,总厚度8.14-29.14米。含煤系数2.68-7.7%,煤田面积20平方公里。西李庄矿共可采煤6层,总厚度15.65米,煤田面积4平方公里。林南仓矿区地质储量4亿吨,西李庄矿区地质储藏量0.34799亿吨。

  白云岩: 香椿园矿在县治西10公里;河心庄矿在县治西北12.5公里,河心庄村茶棚口子西山;三乐台、杨元帅营一带矿在县治西北11公里,三乐台村西山及杨元帅营村之北山;石岭口矿在县治西北22公里,石岭口村北500米处;仲家山矿在县治西北10公里,仲家山村北300米处;小泉、大泉一带矿在县治东北10公里;东起小泉北山,中经大泉向西延至邢家坞村之北山。香椿园矿长1300米,延深700米,厚30米。河心庄矿在玉田境内长60-700米,蓟县境内长2000米以上,延深200米,厚度8米左右。三乐台、杨元帅营一带矿,上层长500米,厚10米,延深100米,下层长3000米,厚8米,延深100米。石岭口矿长3000米,延伸100米,平均厚度10米。仲家山矿北自小燕山口,经仲家山,南至西马头山,长达1500米,延深350米,上层厚2米,下层厚7米。小泉、大泉一带矿长3000米,厚8米,斜深75米。香椿园矿含氧化镁21.57%、氧化钙30.87%、二氧化硅0.43%。河心庄矿含氧化镁21.89%、氧化钙29.64%、二氧化硅1.74%。三乐台~杨元帅营一带矿含氧化镁21.89%、氧化钙29.36%、二氧化硅0.89%。石岭口矿含氧化镁20.80%、氧化镁31.12%、二氧化硅0.30%。仲家山矿平均含氧化镁20.86%、氧化钙31%、二氧化硅0.27%。小泉~大泉一带矿含氧化镁21.95%、氧化钙29.85%、二氧化硅1.06%。储量:香椿园矿4725万吨,河心庄矿1440万吨,三乐台、杨元帅营一带矿783万吨,石岭口矿840万吨,仲家山矿1882万吨,小泉、大泉一带矿180万吨。总储量9850万吨。

  石灰岩: 尚庄、杏树峪一带矿在县城东北12.5公里,尚庄、杏树峪两村之北山。东马头山、北白塔矿在县城西北8公里,东马头山、北白塔两村北3公里处。青石塘、大山王庄矿在县城西北11公里,大山王庄西山、青石塘一带。刘典屯矿在县城北5公里刘典屯村北3公里处。尚庄、杏树峪一带矿,矿体共3层,厚度1-6米,延长东起鸭子峪,经尚庄,西到杏树峪,实际出露长度200米,总厚度15米,延深50米。东马头山、北白塔矿长3000米,延深100米,总厚度9米。青石塘、大山王庄矿长2000米,延深200米,总厚18米。刘典屯矿长2000米,延深100米,总厚度18米。尚庄、杏树峪一带矿含碳酸钙83.80%、碳酸镁7.25%、二氧化硅8.3%。东马头山、北白塔矿含碳酸钙91.86%、碳酸镁6.31%、二氧化硅0.12%。青石塘~大山王庄矿含碳酸钙97.67%、氧化镁1.40%、二氧化硅0.82%、烧失量0.72%。刘典屯矿含碳酸钙88.5%、碳酸镁10.17%、二氧化硅0.89%。储量:尚庄、杏树峪一带矿600万吨,东马头山、北白塔矿756万吨,青石塘、大山王庄矿1944万吨,刘典屯矿540万吨,总计3840万吨。

  矽藻土: 西范家坞矿在县治东北15公里,西范家坞北2公里三道沟。鸭子峪矿在县治东北17.5公里,鸭子峪村东160米处。尚庄矿在县治东北12公里,尚庄北黄家山、长岭、老爷岭等地。西范家坞矿长200米,延深50米,平均厚度0.4米。鸭子峪矿长150米,延深70米,平均厚度0.25米。尚庄矿,各处矿体长20-135米,深5-10米,厚0.2-1.28米。 西范家坞矿平均含二氧化硅59.65%,三氧化二铁0.67%。鸭子峪矿含二氧化硅65.42%,三氧化二铁4.45%。尚庄矿二氧化硅含量75%。西范家坞矿储量1600吨,鸭子峪矿储量1050吨,尚庄矿储量2815吨。总储量5465吨。

  水泥灰岩:水泥灰岩蕴藏在后螺山村之北山。1970年在那里建起水泥厂。矿区位于县治西20公里处。经化学分析,含二氧化硅0.94%、二氧化二铅0.04%、三氧化二铁0.02%、氧化钙54.96%、氧化镁0.8%。水泥灰岩可烧最高标准水泥800号。储量94万吨。

  油磨石: 蕴藏在小庞各庄北1000米处牛圈子山。在县治西北22.5公里处。北翼矿层外观呈白灰白色,风化面显棕黄红色,由稳晶质石英组成,其节理较发育。节理主要为横节理纵节理两组,致使矿石呈大小不等的方块状,地表出露厚30厘米,经探槽揭露向下变薄达15厘米,断续出露长300米左右。南翼矿层厚30厘米,因大片第四系覆盖,长度尚不清楚。储量估计2000吨左右。经外贸部鉴定,质量合乎标准。